“自保式”施救折射出什么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郭诗华
路遇老人受伤倒地,你扶不扶?怎么扶?国庆长假期间,衢州三个00后少年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一边摄像留证据自证清白,一边扶起了86岁的老太王水莲。(据中国新闻网)
三位少年分工协作,一人将事发过程拍摄视频留存证据,另外两人上前救助老奶奶的做法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有人说现在救人反被讹的例子太多了,三个孩子分工协作,用拍视频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善举,做了好事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有人则认为行善是一种本能,任何人在施救时都不该有这么多的顾虑,否则就是对施救对象的不尊重。
笔者认为,“自保式”施救折射出的是社会道德面临的困境及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孩子之所以会拍视频留证,是因为太多救人反被诬陷的例子让他们有了自我保护的防备,但根植于内心的善良和正直又让他们没办法袖手旁观。
当今社会,当被救助者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和良知,还反咬一口时,本来最该被肯定的行善者反倒处在最被动的位置,为自救费尽心力。有关部门也无计可施,摆出旁观者的姿态,“敷衍式”地建议施救者留存证据。相关部门奉劝我们“留个心眼”,而社会舆论要求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视若无睹”,本就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施救者又该怎么选择?讹诈者诬陷成功了,还能获得意外赔偿,失败了,最多也不过是几句话糊弄过去,没有什么实际损失。这就使得“自保式”施救有了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合理性。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单单多安装几个摄像头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力治标不治本,有摄像头的地方能还当事人清白,如果没有摄像头,难道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吗?更何况,现阶段还不可能在全国各地的每个角落都布满摄像头,只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诬陷讹诈等违法行为的法律成本,让当事人从内心里、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并重视这个问题,施救反被讹这类事件才能彻底根治。只有这样,不用“自保”也能安心救人的那天才能早日到来。
- “软硬兼施”,无“碍”之路更有爱2024-09-03
- “学生未让座被骂哭”,老人道德绑架丢了文明2023-02-27
- 警惕“温情”骗局,关爱老人不能缺位2022-08-26
- “中国好人” 在身边2022-08-11
- 守住“养老钱” 共筑夕阳红2022-06-17
- “场所码”升级,温情开启反向扫码功能2022-04-27
- 我要陪你慢慢变老2019-12-17
- 年纪大不是为所欲为的理由2019-12-13
- 学习“无我”精神做张富清式的好干部2019-06-06
- “县领导街头蹲地为老人穿鞋袜”做事还是作秀?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