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科学找准干部考核“脉点”

2020-10-24 13:1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立政之道,察吏为先。”干部考核对调整和使用干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有效的贯彻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鲜明回答了面对新时代如何提高干部考核准确度科学性,对考准考实干部再次发出动员令,立起了标尺、开出了良方。

  完善考核内容,突出一个“全”字。科学设定考核内容是全面了解、客观评价干部工作质量和成效的关键环节。考核干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全,关键看“考”出了什么、“评”价了什么、“核”实了什么,这些指标内容不能单纯从好或坏某一方面来评价,要聚焦实践实干实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政治素质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考核、作风建设考核、党建工作考核,坚持干部实绩创造在哪里,干部考核就跟踪到哪里,动真格、真考核,随时掌握干部“活情况”“新变化”,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表现和工作实绩,考出干部“有多少能耐”“哪里不行”“干了哪些实事”。

  改进考核方法,贵在一个“准”字。坚持实践中识别、日常中了解、综合性评价干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现实中,有的单位年终考核“一锤定音”“一锤子买卖”,不注重日常动态,难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擦亮识人察人的政治慧眼,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为重点、专项考核为补充,全面、历史、辩证地考核、甄别干部,既看其才、又观其德,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工作、又观生活,既要看经济指标、又看民生民情,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少考察“痕迹”,多考察“足迹”,少看“表面光”,多看“百姓缘”,确保考准考实,防止“一刀切”“一锅煮”。

  强化考核结果,重在一个“用”字。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干部考核,“考”是基础,“用”是关键,只有有效运用考核结果,才能体现考核的价值和意义,决不能“考时雷声大,用时雨点小”。要奖勤罚懒、赏优罚劣,对那些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优先提拔,让受累者“受用”,让吃苦者“吃香”,把那些庸政懒政、群众差评的干部及时调整,让无为者“让位”,让搅局者“出局”。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畅通“上”“下”渠道,真正把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干得多的有甜头、干得好的有奔头,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形成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浓厚氛围。

  建立考核制度,全在一个“效”字。“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是大胆选任干部、坚决调整干部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担当、约束干部的重要依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抓住了选准、考实、用好干部的“准星”,夯实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制度“基座”。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执行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执行越有力,治理能力越有效,关键是要让“高压线”通上电,让踩了红线、越了底线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切感受到“触电”之痛,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务实高效、简便易行,把准“硬杠杠”,用好用活干部考核这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活力。(文/郑端端)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