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公车不下乡”的懒政当休矣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郝亮
鄱阳县凰岗镇辖内有一座危桥,村民称会随时坍塌。4月21日,中国江西网记者和县水利局联系并反映情况时,遭多部门推诿,其中一名建设管理股程股长竟称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报道刊发后,当地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痛批县水利局“孙连城”式工作作风。(4月23日新华网)
“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显然是一种典型的懒政行为。自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各地区党员干部们“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下乡走访的方式的确少了,但是,取消公务用车后新的问题却来了,那就是有一些干部“因为没有公车所以不便下乡”,导致该干的工作因为缺少交通工具而搁置,这种懒政怠政不作为的行为被群众所诟病,造成极坏影响。
导致这种后果的显性原因是:公车改革之后单位面临“人多车少”。要下乡考察或公办得先申请公车然后排队,一个单位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好像是公车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干部干脆不申请公车也不工作了,领导或群众问起就拿没有公车做挡箭牌,或者一些事业人员以公务员有车补、事业人员没有车补为由,以此不下乡开展工作,导致该干的工作特别是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工作没能得到落实。
公车改革以后懒政怠政行为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警惕。没公车不下乡不仅大大降低了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影响了一个地区整体工作的开展,直接损害了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这里面既有制度的漏洞问题,也有干部自身的问题。据悉,公车改革制度目前仍在试验阶段,现在只对公务员群体开放,事业单位待改革后会陆续实行,当前通过各地的反映来看,该制度的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懒政怠政不作为的思想和现象也比较严重,问题比较突出,要解决懒政问题,迫切需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体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特别是探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能够及时召回问题干部,努力打造公务人员不敢懒、不能懒、不愿懒的局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懒政怠政问题终纠还是干部的作风出了问题,创新奉献的动力不足了,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了,就像《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区长孙连城一样“无私无畏”,不求上进了就无所畏俱了,这就是典型的“为官不为”。李克强总书说过: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要坚决铲除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为官不为者。我们常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根治“没公车不下乡”的懒政作风,关键还在于增强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只有干部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公仆,才不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一边,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来推脱责任,“没公车不下乡”问题才会得以彻底解决。
- “照顾插队”,其实是照顾一己之私2017-07-18
- 公车标识“N次贴”撕了谁的脸?2016-02-01
- 用群众“雪亮眼睛”防公车私用2015-12-31
- 公车违规蝉联“榜首”揭示了啥?2015-05-19
- 谨防公车补贴成“另类”腐败2015-05-12
- 公车拍卖新规 斩断“拍卖猫腻”病根2015-01-18
- 公车改革切忌成为官员的“盘中餐”2014-02-25
- 五名公车司机辞职也只是“少数派报告”2014-02-20
- “公车标识”还是贴地太委婉2013-11-26
- “民企代管公车”不妨一试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