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公车拍卖新规 斩断“拍卖猫腻”病根

2015-01-18 16:5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墨飞

  16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透露,中央层面取消的3184辆公车已全部封存停驶,将分期分批公开拍卖,阳光处置,全程接受各界监督。今年春节前,将正式启动第一批约300辆车的拍卖,所拍卖车辆“不带牌”,严格遵守“车牌分离”原则。这一表态,是对社会上一些“拍卖猫腻”说法的有力回应。之前,在有些地方公车拍卖中,确实出现了“白菜价”“废铁价”,甚至有内部人参与收购,让公车改革反倒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此番中央机关公车的阳光化拍卖,将会形成有效的示范作用。

  超标、超配,公车膨胀之弊屡提不鲜,自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到中央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反对铺张浪费的“紧箍咒”越念越紧,作为“三公”最大一头的“公车乱象”,也面临着改革大手术。公车拍卖早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自上一轮的公车拍卖结束后,在这里的拍卖价格可真是让人唏嘘。一辆奔驰车仅拍出2.4万元,一辆普桑轿车以“白菜价”600元成交......公车“贱价”拍卖现象引人堪忧。我们这里将公车拍卖是为了节俭,如果说,滥买购入公车是对群众和公共资产的一次伤害,那么这种“白菜价格”法拍卖就是对群众和财产的二次补刀伤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拍卖不透明,一手拿着国家政策,一手廉价卖给内部人员;一边走拍卖程序,一边有内部订人、订车;偶有正常拍卖,又缺乏公开和相关服务,市民根本不敢买,最终还是落入内部人手中。如此行为,一方面只能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是“猫腻”遍地,“隐形”的腐败严重视等等这些,都给一些个别人以可乘之机,让公车改革反倒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公开信息,“车牌分离”,全程监督,这新一轮中央公车拍卖,可以说能在一定意义上真正的实现公开透明,杜绝猫腻,杜绝国家财产的浪费,“车牌分离”更是从真正意义上满足了公平正义,只有通过摇号系统公正获得号牌的人,才有机会参与拍卖,这种前置环节的公正约束,有力避免了可能的暗箱操作。

  公开信息,“车牌分离”,全程监督,阳光拍卖,把一信息公开化而不是单单的结果公开化,这样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会更加有说服度。作为政府,就该有这样的决心与魄力,不折不扣按规定执行,做好群众的表率。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进一步遏制车轮上的腐败,重新赢得民心,让群众满意。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公车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