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谨防公车补贴成“另类”腐败

2015-05-12 15:3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张娜

  广东公车改革将于今年完成。近日,广东省纪委机关刊物《广东党风》刊发了广东公车改革的最新举措,披露的《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显示,今年6月底省直机关将率先完成公车改革,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于9月底前完成,各乡镇于年底前完成。(2015-05-12 金羊网-新快报)

  可以说,公车改革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每年两会上的“必修课”,但似乎总是不见起色。以往公车改革的试点模式,无论是公车货币化,还是公车集中管理,抑或是两者模式的结合,全部都“流产”了。近日,广东省纪委机关下发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实施车改补贴制度,根据职务发放车补。笔者认为,公车改革固然好,但还需谨防公车补贴成“另类”腐败。

  其一,谨防“坐着公车领补贴”。长期以来,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影响,公车改革都饱受争议。不得不说,一些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必定会适当保留部分调研接待用车,而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也就打起了这些车的主意,更有违规使用单位公务交通专项经费租用公车从事一般公务活动的行为,尽管并非特别严重,但坐实了“坐着公车领补贴”的民众担忧。所以说,车改很重要,发放车补也是车改的有利举措,但还是该谨防“坐着公车领补贴”。

  其二,谨防“领着车补不办事”。按照公车补贴标准,以职务论钱财,官职越高,车补越多。这看似合理,但却并非全部合乎事实。因为,职务越高的官员出门公干并非越多,级别越低的普通干部不代表出门就越少,所以,车补根据职务一刀切的做法,并非会人人满意。而这种做法的弊端也就凸显了。本该下乡解决问题的基层普通干部,因车补不够,能推就推、能挡就挡的现象也会逐渐普遍。如此一来,领着车补,但却不愿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这样的车改,又岂能让群众满意?这样的车补,岂不成为了“不作为”的理由,成为了“另类”的腐败?

  发放车补是公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保障公车改革继续进行的一大壮举。但笔者认为,谨防车补成“另类”腐败,合理发放补助,按劳分配补助,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公车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