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导向”,激发干部担当内动力
今年以来,青岛市健全完善全市综合考核体系,发挥好考核的导向、激励和倒逼作用,用好四张“考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12月1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要推动干部担当作为,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就要用好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实绩导向,这既是干部工作的方向,也是干部肩上的担子,只有党员干部能够自觉地对照自我,才能厘清自己的“责任清单”,找准自己的“前行方向”,用不同的考核模式让干部的成绩清单摆在大家面前,才能让大家对干部干好、干坏一目了然。考核“指挥棒”就是为了让干部能够知耻而后勇,让干部打消“混日子”的念头,在事业上主动担当作为,才能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从“推着干”“拉着干”到“主动干”,让整个干部队伍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需求导向,让实干干部多起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越加艰巨,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坚持需求导向,让更多的干部能够看到市场需要的是什么干部,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自己摆进社会中去,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在自己的短板方面更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提升,才能让干部更符合发展的需要,也能够让这种实干的干部越来越多。
坚持问题导向,让创新干部冒出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难题越来越突出,通过设置业务目标、攻坚克难、改革创新、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党的建设六大板块的方式,能够让干部一一去寻找自己在这些问题中还有那些做得不好,能够扎进这些工作中,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在工作的“瓶颈”上寻求新的突破,才能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去化解问题,让更多的创新干部冒出来。
坚持效果导向,让好干部脱颖而出。干部工作的成绩怎么样,不能只是“一刀切”,而是要用分类考核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实现更客观的评价,也能够对干部更公平,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实施指标差异、权重差异、任务差异“三位一体”的差异化考核办法,能够更好评价出干部在工作上的实绩实效,让真正在岗位上埋头苦干、务实上进的好干部脱颖而出,为更多的干部树立榜样,在整个干部队伍营造争先创优的好氛围。
坚持实绩导向,让有为的干部有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让那些工作上有实绩的干部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肯定,才能让他们更有获得感,在未来事业的发展路上更有想头和盼头,才能保持奋勇向前的干劲。要坚持实绩导向,既注重关爱干部的工作成绩,也关心干部的生活困难,还关注干部的精神激励,才能让干部得到全方位的厚爱,让有为者有位,激发更多有位的干部有为。(文/易丝丝)
- 以“严管理”激发社区工作者“新动能”2024-04-19
- 聊诚评|锚定目标 打好乡村振兴责任制组合拳2023-01-04
- 聊诚评|压实乡村振兴责任,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2022-12-16
- 倡树务实之风 警惕新“形式主义”2022-08-04
- 搭好人才考核“竞技场”2021-12-17
- 画准政绩考核的“四维标尺”2021-05-11
- 干部政绩考核要凸显“人民分量”2021-05-11
- 鲁网网评: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2021-05-07
- 用好“三面镜子”,选好用好干部2021-04-20
- 为党史教育定好“三个标准”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