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多方合力让青少年远离“祖安文化”

2020-09-14 19:3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祖安文化”,乍听起来以为是一种文化类型,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网络新词代表的是爆粗口、说脏话的“文化”现象,是以混合着英文字母、人体器官等言语组合起来的言词语录。

  “祖安文化”从何而来?祖安并非是一处地名,而是一款网络游戏虚拟出来的“地下城”,里面充满着阴暗、混乱,以暴力、武力横行当道。游戏玩家在这里肆无忌惮的爆粗口、说脏话攻击对方,炫耀自己高超的骂人技艺,进而延伸到网络中、现实中来,并冠以“文化”的头衔,以此来掩饰这种行为的粗俗鄙陋。

  其实,说起来,“祖安文化”并不陌生,并且由来已久,只是现在被冠上了“文化”的头衔。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听到在公众场合有人爆粗口、说脏话,在网络中也有一些键盘侠使用粗俗言语对公众人物进行无端谩骂,对热点新闻发表不良言论。在这其中,不乏中小学生、青少年的身影,他们也是追随“祖安文化”的主力军。在学校里,一些中学生,甚至很多小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脏话连篇,用一些自认为很新潮个性的脏话进行交流,并且并不认为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反而是洋洋自得,乐在其中。此外,在网络中,一些人热衷于网络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频道爆粗口,说脏话互相对骂攻击,甚至有些人欢迎有人留言骂自己来证明自己的人气旺,获得更多的关注。

  为什么“祖安文化”如此盛行,被众多青少年追捧为一种“文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不容忽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心里比较敏感,渴望自我个性、自由的展现,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时便会借由这种错误的表达方式来作为宣泄口,表达自己的诉求与不满,获得别人的关注和关心。另一方面,良好家风传承存在缺失。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家风,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够带给孩子很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帮助其潜移默化的养成好的健康习惯和良好品格;家风有问题,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的不良言行、出口成脏,势必会给孩子错误的引导,影响其言语素养的提高。并且家长的疏于管教,使得孩子敏感的内心得不到安抚,那么他们则会寻找外界的安慰,盲目从众的使用“祖安语”表达诉求,宣泄不满情绪,并以此来获得同伴的认可。

  “祖安文化”的出现与盛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暗疮,必须严肃对待,多方合力进行遏制,肃清社会风气,构建人人文明用语的良好社会风气。

  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人生的扣子从第一颗就要扣好,在努力夯实知识基础中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言行举止这些小的细节着手,文明用语,说话讲文明懂礼貌。同时,认真学习时代楷模、英雄人物优秀品格,如在抗疫中敢于说真话,勇作“逆行者”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宽厚带人、致力于“禾下乘凉梦”实现的袁隆平老人;以及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众多科学家们,他们的高尚品格值得每位青少年尊重与学习。

  家长重视孩子素质培养,提供良好成长环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仅以孩子的成绩作为评定孩子努力与否的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素质,做到全面发展,才能够行稳致远,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同时,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初始空间,需要做好前期的教化工作,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是提供给孩子丰富的精神财富更为重要。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不说脏话,并且教育孩子不骂人不打人,灌输讲文明懂礼貌的思想。

  学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注重孩子个性化需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素质教育的普及使得中小学生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科学,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依旧明显。比如近日网络上播出这样一则小新闻:一小学生刚进入学校,一个星期有多个体育老师生病请假,一节体育课都没有上。这样的戏码如此熟悉,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素质教育在发展中受限,没有真正完全落地。孩子不仅需要学习知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身体和心理的成长也至关重要。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消除“祖安文化”并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力,还需久久为功,多方合力,共同致力于形成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文/贾艳群)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