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加强儿童心理营养 从“娃娃图书区”抓起

2019-06-06 10:1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福亚男  

  每逢周末,笔者都会安排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里的儿童读书区,即俗称的“娃娃图书区”读书。在这片知识的海洋里,孩子们自主选书、家长们深情讲读,一切和谐美好。然而,在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中发现,热热闹闹的“娃娃图书区”并没有看上去的这般繁华。 

  从幼儿画报到文学期刊,从童话故事到历史名著,从唐诗宋词到英语启蒙,如此广阔的童书市场犹如一块大蛋糕,“美味”的同时却让孩子们“无从下嘴”。图书区的分类标识醒目却形同虚设,原因显而易见,幼儿对于复杂汉字的分辨能力差,封面图画才是选择的唯一“吸引力”,由于图书众多书架有限,图书不允许有封面向外的“个人专座”,各个书架上的图书只得登上“早高峰”时段的“公交车”,拥拥挤挤立式摆放,孩子们无法通过封面图画进行直观选择,只有通过随机抽取来“猜书”,运气好的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获取喜欢的书籍,运气差的就只能在一个个书架之间来回“走迷宫”。还书阶段就更为复杂,书籍脱离书架后很难按照汉字标识归位,东家借西家还已为还书常态。 

  除此之外,经图书馆筛选后儿童书籍仍然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很难一眼甄别,个别图书包装精美图画鲜艳,拿来一读,原来只是“金玉”的外表,内容平淡无奇,毫无教育意义,甚至有些由外文翻译的童书,笔者给孩子讲读到末尾也不明白其中含义,此时,精美的外包装成功为书籍打好了“马虎眼”,着实让人难以分辨。 

  在国家大力倡导青少年读书的今天,少儿出版刊物求“量”也要求“质”,包“熟”还得包“甜”。儿童读书区由“少”到“多”的阶段已经过去,目前面临着由“多”到“精”的升级转型关键期,图书馆对于儿童读物的分类管理以及甄别筛选至关重要。低幼区图书标识以图代字,书籍封面向外摆设,图画内容一目了然,小读者们得以快速定位到目标读物,对于读后还书也是一条“快速通道”,避免图书还书“一锅烩”现象。此外,儿童读书管理者还要多花心思在“去粗取精”上,淘汰滥竽充数,内容平庸的期刊画报,减少同一类别儿童故事重复上架,让“娃娃图书区”成为真正的甘露源泉,为孩子们打造温馨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汲取足够的心理营养,与书为伴,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