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贫困户的“门前照”尴尬了谁

2018-09-17 15:4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张莹

  近日,一张贫困户家的“门前照”火了。扶贫干部翻山越岭来走访,到了贫困户门前,却被贫困户门口墙上的字弄得哭笑不得。“各位领导: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其实,当日上门的扶贫干部其实是自掏腰包,买了一壶油、一袋米,“私车公用”翻山越岭来走访,结果却吃了闭门羹。按理说,扶贫是好事儿,也是现在在做的大事儿。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黑色幽默的场景?

  如果这个贫困户是在扶贫帮扶中脱贫的,那么为何扶贫干部还会上门走访,又被拒之门外?按照常理,贫困户脱贫应该是帮扶人最先了解情况,或者是由当地政府通知帮扶人已脱贫,但二者都不知,却是帮扶人在前往贫困户家里时,被告知“已脱贫,勿打扰”。这个贫困户是否曾经真的贫困、是否现在真的脱贫,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还无从得知,但是我们能够看出来,在这个贫困户的心中,扶贫干部“打扰”了他的生活。

  事实上,类似的场景,在扶贫工作中并不算少见。很多地区给乡镇下了扶贫任务,贫困户的数量都是确定的,为了避免各村“哄抢”贫困名额的现象,有些乡镇甚至打着“公平公正”的旗号,将名额平均分配给各村,完全不考虑各村的实际情况,于是出现了真正贫困的得不到帮扶、本不贫困的家庭却“被贫困”的怪象。

  虽说扶贫是全国性的工作,但各地都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扶贫政策,可现实中却存在着很多照搬照抄他人经验的情况。很多地方政府看到别地实行的某项扶贫产业很成功,便套用其产业模式,不深入基层调研,不深入群众走访,连扶贫干部走访贫困户也是装样子、走过场。所谓帮扶,不过是扛袋米、送桶油、拍张照片就完事。如此扶贫,不仅不符合扶贫工作的要求,在老百姓看来也成了一个笑话。

  关于扶贫工作的成果,有相关人员定期检查、考核、验收。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各种表格上造假,在各种数据上动手脚,有些地方为了完成扶贫任务,将没有脱贫的“强制脱贫”,已脱贫的却不予上报。很多看上去漂亮的成绩,其实是扶贫干部绞尽脑汁编出来的……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时有出现,违背了扶贫工作原有的初衷。

  扶贫干部的一张照片,贫困户门前的一句恳请,这短短一句话,背后的深意却令人难以捉摸。扶贫反吃“闭门羹”,尴尬的不是群众,而是扶贫干部和当地政府。对于这样的事件,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进行调查,弄清背后原因,才不至于因此让贫困群众对脱贫失去了信心。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