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用共享精神留住城市共享

2017-08-30 16:0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李雅敏

  “这里20多辆共享单车都被喷漆了,导致无法开锁,你们快来看看啊。”近日记者接到市民郭女士的热线,称位于张店区小义乌商城前的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全部被喷漆,无法骑行。随后记者了解到,约有280辆共享单车连夜遭毒手。

  目前,关于共享单车不文明使用情况有很多:车辆污损、加装私锁、故意破坏、乱停乱放等情况屡见不鲜。尽管各企业努力以科技加护,也无法减少因骑行人不文明行为而造成的高损耗率;即便有维护人员的尽心尽力,但终归要靠当事人的认知,加强自我约束。可见,车辆能够持久地保持高使用率、高质量运行,需要良好的维修维护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赖于租用者文明素质的同步提升。

  共享单车的亮点在于“共享”二字,它既意味着资源的共享,也意味着文明的共担。共享,强调的是人们公平地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共担”之心,人与人之间要有最起码的尊重和诚信,要守得住规矩,担得起责任。“共享单车”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就需要骑行人好好维护。要知道,文明租车骑车还车,既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同时,旁人不妨也该出手时就出手,对破坏公共自行车,不按规定租还,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要敢于劝阻、制止,或者是反映给相关部门解决。如此,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们整个大环境。城市共享的发展离不开共享精神的支撑。在现代社会,任何事情都是

  观念、行为、制度、技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把一个想法变成现实,光靠技术是不行的。要真正让“金点子”发光、可持续,还需要观念、思维等精神要素的支撑。共享单车的现实遭遇就说明,在少数使用者罔顾公共道德、只图自己方便而不管他人的情况下,再先进的技术、再严苛的惩戒,有时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分享经济如果缺少了共享精神作支撑,不仅起步难,而且走不远甚至夭折。对现代社会而言,共享精神的作用显而易见。一方面,它能引导公众树立公共意识,告别“小我”,多从“大我”出发考虑问题,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对“公共性”的倡导,能纠正自私自利的行为。共享单车屡遭破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人缺乏共享精神,私藏、破坏等“虐”车行为,不仅侵犯了供应商的财产权,还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加,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更加严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环保部门数据显示,城市空气污染约79%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由城市交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困扰了城市的发展,也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可见,发展“共享单车”,着力解决城市短距离交通难题,是建设绿色公交的有效方法之一。若想“共享单车”能够顺利步入公交轨道,尚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制定“共享单车”交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共享单车”服务公司,参照现行公交公司的运营体制进行管理,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普遍设立自行车存放场地,设置专人管理;在城市的社区、街道、车站、商业区、学校、大型工商企业等公共场所,广泛建立自动出租站,将散放的自行车统一进站,开展标准化管理,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低廉方便的服务。很多人面对共享单车被损坏、被占为己用后的第一反应,是指出“不文明”。因此,除了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此类“不文明”行为,还应该在信用上,再上一把锁。例如,一旦使用人存在“不文明”用车行为时,共享单车公司可以冻结使用人账号,或者限期内禁止其再次使用共享单车,或者以提高其押金等方式,用各种“不便”的措施,让行为人意识到其不文明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的“不便感”。对于屡教不改者,更应该纳入信用“黑名单”,以更高的信用惩戒制止不文明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良好习惯的培养、文明素养的养成,就要从平时做起、从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做起;某些不良行为、习气,恰恰是因为我们时常给自己找借口或以无伤大雅自我安慰放任自己的结果。换言之,即使社会未出台严格的约束制度,作为社会公民也应该自觉自律、自主约束,增进规则意识、敬畏公共利益、遵守公共秩序,把文明使用共享单车不当回事的心态显然不该有,也要不得。共享社会的发展,便利经济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让我们每个人都尽心尽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共享文明”一定能成为展示我们社会和谐美好的平台!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