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从“蛟龙出海”看国家铁路的创新之志

2020-11-17 16:3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力拔山河气盖世,长虹飞架湄洲湾。近日,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一体机“昆仑号”,开始架设世界首座采用1000吨重、40米跨箱梁的跨海高铁桥梁——新建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

  全长278公里的福厦高铁是福建省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铁,是福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建成后,福州至厦门行程缩短至1小时内,对助推东南沿海城市群建设,打造福建沿海“一小时经济圈”,促进沿海与山区产业深度合作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手持金刚钻,专干瓷器活”。这是继今年6月正式投用以来,“昆仑号”开始挑战海上强风。据介绍,“昆仑号”堪称“全能”,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多用途等特点,实现了中国高铁建设技术的提升和创新。从跟跑到领跑,让世界艳羡的中国高铁,新线路、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二字。改革让火车动力强劲,创新让高铁立于不败。放眼今朝,在设计制造、建设开发、市场运营等方面,中国高铁,屡屡开创前人未有的先河。

  创新,是源头活水,更是“第一动力”。由于今年突发的疫情,造成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新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恢复,世界一流的中国铁路正快马加鞭全面收获勤奋果实和发展红利。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动脉,以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为基础,经过锐意改革和不断创新,中国铁路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方面,成效十分明显,有力地支撑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家铁路客运量完成14.86亿人次,国家铁路货运量累计完成26.24亿吨、同比增长4.8%。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随后全文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创新”一词被反复提及,贯穿始终。人们看到,中国对创新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天地促进新发展,新使命赢得新未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铁路秉承自主创新精神,以大国重器,“蛟龙出海”般飞速驰向明天的幸福线、美好线,彰显出非常之年和非常时期的非凡勇气,实现着“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李峰)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