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京沪高铁:优质品牌是制胜发展的要诀

2020-07-08 17:2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6月30日,作为沟通北京与上海两大核心区域的京沪高铁,迎来了安全运行9周年的生日。京沪高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两次大论证和三年的攻坚克难,成功被打造成为我国精品工程、优质品牌。自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以来,京沪高铁已累计开行列车达110.8万列。京沪高铁既是我国高铁品牌建设的标杆,也在引领世界范围内高铁行业的发展。 

  品牌效应加强高铁竞争力。京沪高铁在保持高密度、高速度、高可靠性运行的同时,还为旅客提供了舒适、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随着公、铁、航立体交通发展,旅客的出行选择也随之丰富。眼下,人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不只停留于货币层面,而是持续趋于精神层面。加强品牌效应,加大品牌忠诚度是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的两端北京南站与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双色温照明系统、全路程无线覆盖、宽体车厢、电子座位号等一系列“黑科技”在旅客服务旅客美好出行的同时,也增加高铁的品牌特色、品牌优势,以高层次的服务质量与产品附加功能提升品牌形象,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响亮的中国名片加速铁路市场化改革。随着我国铁路逐渐树立起科技创新一流、职工素质一流、服务水平一流、基础设施一流等全方位立体的优质形象,中国高铁随之打出一张靓丽名片,有序推进铁路改革,将提高铁路对市场资源的配置,加强市场竞争水平,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客观需求。今年1月6日,京沪高铁开放申购,首次IPO募集总额高达306.74亿元。“高铁第一股”的成功上市,向市场充分展现了铁路的巨大经济活力与资金吸引能力。2017至2019年,京沪高铁分别实现营收295.55亿元、311.58亿元、329亿元。从传统角度来看,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前期投资资金大、回报周期长,即使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价值与公共服务意义,民间资本往往不愿涉足。但京沪高铁长期稳定向好的业绩展现了我国基建投资领域的巨大空间,对于未来国铁集团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深化改革实践成果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推动区域联动,挖掘经济潜能。京沪高铁是我国华北、华东地区主要交通动脉之一,北连京津冀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群,途径南京、徐州、济南等多个运输枢纽,穿越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缓解了京沪通道运力紧张、效能不足的运输状况。同时,京沪高铁凭借速度优势,以时间换空间。拉近沿途站点距离,带动沿途城市经济效益,协助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发散思维,立足高铁站区域化辐射发展,打造高铁新城,联合协作,扩大城市效益。而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结合紧密,加速了北京、上海等地人才、信息、技术交流,促进了经济升级、完善了区域沟通机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将我国打造成为交通强国的重要支撑。京沪高铁的畅通,实现了“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的目标。 

  发展自主品牌,增加“走出去”战略筹码。将我国经济发展从粗放式经济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其本质就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品牌建设,从而驱动生产力与经济回报。京沪高铁从时速到安全性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较日本、德国等高铁起步早的国家,我国的高铁系统更趋于成熟、价格优势更为明显、新技术落地投产更为迅速。从高铁走出去第一单的雅万高铁,到如今的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项目持续落地,借助京沪高铁打响的“高铁口碑”,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引擎加速度”。 

  可以预见,京沪高铁的美誉度将在亚、非、欧等各个国家持续传播。通过以企业形象打好品牌战略,以品牌战略打响“中国智造”,不断挖掘国内经济潜力,坚持互惠共赢,京沪高铁的品牌意义将会更加深远。 (文/刘智林)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