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若没名 脚下亦有路
报载,今年高考标准答案揭晓的当晚,营口市大石桥复读考生李新(化名)默默地离家出走了。几天后,家人接到警方电话,李新已经在鞍山郊区投河自杀,身上还带着今年高考的准考证。悲痛欲绝的李新父母说,儿子去年447分已经够二本分数线,但是,他最大的理想是考上一本重点大学。(见6月24日的《辽沈晚报》)
李新查询高考成绩后,先离家出走,后投河自杀,确实令人惋惜。高考没有考出好成绩,考生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心里难以承受,做出一些暂时出走这类“傻事”,其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至于自杀。须知,这么做,只考虑到个人的感受,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实在不可取。
不可否认,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高分有利于孩子成才,对高考分数应该关注。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过分地关注考分,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几家欢喜几家愁”又会在“考分定乾坤”下重演。殊不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狭隘的文化思维早已不适应这个多元化时代的要求了,学生早该从“分数的囚徒”中解放出来,寻求多元化的生活。
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远远低于社会的预期。这至少说明,考出了“高考状元”并非能够成就“人生状元”;没考出“高考状元”,并非不能够成才。高考只是走完了人生的一段路,另一段路才刚刚开始;考分不高的考生切莫自怨自艾,要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
其实,人生有很多考场,并非只有高考这个“考场”。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立交桥”网遍地开花的大好形势下,高考早已不是一座“独木桥”了,人生也并非“只有华山一条路”。一个人不能把能否上好大学作为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于此,高尔基、蒲松龄、华罗庚成名等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只要信心在,志气在,还有什么山能阻挡你通向成功之路?相反,如果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甚至走上“不归之路”,不仅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且还会失去重新奋起做人的资本,实则可惜。
当然,高考“落榜”,给人的打击是无情的,但不能认命。要庆幸自己高考“落榜”并没“落志”,信心还在;要庆幸自己终于明白了考分不是万能的,莫以高考分数论英雄;只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榜上即使无名,脚下的路仍然会很宽。(吕好玫)
- “高考专列”退出历史舞台,是民声的呼应更是时代的进步2023-06-15
- 相伴十九载,既是谢幕也是开始2022-06-10
- 让我们共同开启“静音模式”2021-06-07
- 发现“慢火车”之美 感受幸福温度2021-05-06
- 铁路精准施策,为脱贫致富注入新动能2020-10-19
- 高考专列载梦想乘风破浪!2020-07-06
- 高考专列,为梦想摆渡2020-07-06
- “梦想专列”承载梦想启航2020-07-06
- 18载贴心服务为偏远山区学子圆梦启航2020-07-06
- 【地评线】鲁网时评:疫情之下,艺考招生创新当公平至上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