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三类事”办实“人民事”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可以从“三类事”入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办好“全局性”大事和“日常性”小事。“大事”“小事”都是“事”,都是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以“教育”为例,“教育体系改革”是一件大事,“去哪上学”是一件小事,这两件“事”都牵动着家长的心。如果只看“大事”而不注重“小事”,就会不了解基层实况,在制定政策时就不能“随事而制”。反之,只注重“小事”不看“大事”,就不能把握大形势、下好“先手棋”,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员干部既要保持前瞻性的思考、全局性的部署,从“高站位、利长远”的角度谋划统筹,有大担当、大视野、大格局,又要办好群众关心的“小事”,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给群众送温暖、暖人心,“民生无小事”,要不断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把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
办好“棘手性”难事和“探索性”新事。“难事”是群众的“堵点”“痛点”,是群众自己无法解决或者难以解决的事情;“新事”是在群众工作中想出的“新点子”、蹚出的“新路子”,这两件事都需要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担当意识,“闯”的势头、“拼”的干劲不能松懈,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多到基层调研,走进基层、走入群众才能找到“难事”产生的原因,才能够多多收集不同人的不同看法,集思广益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同时能够在基层洞察百态,为“新事”提供灵感、寻找思路,使其有立足实际,有群众基础。有“不畏苦寒,自得其芳”的担当精神,面对“难事”和“新事”要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主动破困局、创新局,敢接烫手山芋、敢于大步涉险滩,主动攻坚克难、有所作为。
办好“急迫性”当下事和“制度性”长远事。“当下事”应当马上解决,让群众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事情解决之后并没有结束,需要党员干部及时总结经验,并形成“制度化”的内容。解决“当下事”不是“拍脑袋”想对策,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人不学,不知义”,从理论知识中获得灵感、增长才智,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要立足实际情况,“灵活性”解决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不是重点,解决一类问题才是目标,通过解决多样化的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其中蕴含的共同规律,形成问题解决的制度机制,在遇到相似的问题能够快速找到解决办法,“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用制度约束、用制度建设、用制度推进。从“当下事”中不断积累“长远事”解决的经验,让问题又快又好地得到解决。(文/郑慧莹)
- 年轻干部要做“有心人”2024-08-27
- 干部素质考察需“量体裁衣”2024-08-15
- 锤炼“三功”,解锁年轻干部“成长秘籍”2024-02-26
- 建功路上与榜样同行2024-01-22
- 悟“雪”之“三气” “筑”起人民心中的“温暖壁炉”2023-12-15
- 勾勒教育培训“点线面” 构筑干部成长“立方体”2023-10-28
- 奋力答好干部教育培训的“满分”考卷2023-10-20
-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答好为民造福“永恒课题”2023-10-10
- 以年轮之利刃雕琢绚烂青春2023-08-23
- 深学“第一课”写实“调研卷”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