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释放县域人才制度改革最大效能

2021-12-21 16:0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李干杰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县域处于招才引智工作链条末梢,想释放人才制度改革最大效能,就要用好“自由裁量权”,从产才融合、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等多角度切入。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产才融合上求突破。县域不一定是全部产业的洼地,每个县城都有自身的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企业群落,所以要更加突出比较优势,推动上下游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形成“强磁力”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县域“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局面。要利用产业规划错位,不搞一把抓,而是集中力量抓住“关键少数”项目,实现差别竞争。要绘制“蓝海战略”作战图,走出传统产业拥挤的“红海”,探索以高端科技人才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瞄准先发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富余人才,靶向引进,实现人尽其用。引导企业以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定向导航”,精准对接人才项目。 

  发挥“自我造血”功能,在整合资源上不放松面对人才“增量有限的困境和“存量不足”的难题,县域一方面要多渠道拓宽引才途径,丰富人才活动载体,通过举办高质量人才活动、行业内高层次人才论坛等,借势宣传推广县域创新创业环境,达到“落地一批项目、储备一批资源”目的。另一方面,要抓实后备人才储备机制,制定中长期培养规划,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后备人才的职称评聘、先进评选、学习培训等,切实做到靠上帮扶。要积极邀请县域自主培养产业领军人才担任成长期人才项目“创业导师”,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建立“知识沉淀和萃取”制度,变碎片化知识经验为可重复利用集成资源,不断为人才“充电”,让人才处于“满血状态”。 

  打造“拴心留人”环境,在扬长避短上下功夫。“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发达大城市相比有着天然的短板,与其在金钱上较劲,不如在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上使劲。一方面,要积极为人才搭“桥梁”、竖“阶梯”,根据高层次人才企业所处行业领域、成长规模、发展阶段,在资金支持、服务保障、项目落地手续办理及投融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助推人才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追加个性服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方面制定人性化支持措施细化人才对接服务专员制度,“一企一策”提供全链条服务对人才提出的合理需求事项建立按责转办、限时办结、逐一反馈、回访督导办理机制,切实提升企业人才满意度,打造高黏性人才发展良性“生态圈”。 

  坚持“唯才是举”理念在人才振兴上聚动力时下乡村振兴已进入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基础打得牢不牢事业发展好不好人才是关键性因素而土生土长的本土人才更是重中之重。他们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土、工作在基层,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可以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县域要牢固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注重从基层一线挖掘掌握绝技绝活、拥有独门手艺的能工巧匠、农村职业经理人等,坚持唯才是举、不落窠臼、不拘一格。要完善乡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细化乡土人才寻访推荐、梯次培养、技艺传承等各项规定,积极搭建成果展览平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养一批、表彰一批,营造爱才重才的良好氛围,持续激活乡土人才群体的创造能量。(文/唐一兵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