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做“四气”充盈的干部

2020-09-15 17:1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干事需要状态,状态决定作为,党员干部保持好的状态要善于涵养四股“气”,做“四气”充盈的奋进者、实干者、争先者,不断坚强意志力、提高战斗力、增强执行力。

  “身入心至,解剖麻雀”,调查研究接地气。解决基层问题矛盾,办公室里凭空想不出好办法,文件堆里找不出好政策。多接地气,才能更有底气。党员干部要充分运用好下访接访、党代表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等制度,摒弃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前呼后拥的老作派,四不两直、轻车简从的深入基层,沉到村居街巷、田间地头蹲点调研,听真话、察实情、取真经,真正摸清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求知砺能养才气。人不读书,其犹夜行。读书学习是汲取智慧、拓宽视野、提升能力的直接有效途径。工作中之所以有许多难题悬而不决,许多瓶颈久攻不破,许多问题不断发酵,这与干部能力素质跟不上现实工作需要有很大关系,存在“群众已经过河,有些干部还在摸石头”的现象。手握“金刚钻”,能揽“瓷器活”。党员干部要砥砺“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的学习态度,认真向书本学、实践学,虚心向群众学、基层学,努力拓宽知识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改革创新、谋事成事奠定坚实基础。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勤通下情聚民气。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疾苦。有些党员干部不善于走下去识民情、解民意,遇事不和群众一起商量,做事不同群众一起决策,动辄手一挥就拍板,自负专断、任性而行。官气不除,民气难聚。不虚心求教于民的政策,执行起来会困难重重,不尊重群众意愿的工作,群众不叫好。党员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循 “民声”而动,叩“民生”而行,少些“高大上”,多念“普惠经”。要健全用好听证会、集体研究、公示公开等制度,让决策在阳光下产生,在群众的监督中发挥作用,努力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心怀戒惧,修身束行”,锤炼作风树正气。有些地方干部抱怨群众“不听话”,群众抱怨干部“不像话”,问题根源在于有些干部沾染了一身凡事讲身份、摆架子、耍脾气的官僚主义作风,无形中在群众中间立起一道“隔心墙”。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党员干部要常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秉持“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的谨慎心态,戒骄戒躁、自重自省。要把做好点滴小事作为践行“宗旨意识”的最好体现,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以好作风砥砺初心使命,展现良好形象,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凝聚群众。

  托之空言,莫如见之实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涵养“四气”变为常态,付诸行动,不断增长学识、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砥砺作风,以良好状态推动事业发展,交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新时代的答卷。(文/杨伟振)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