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前途”难以“钱途”铺路,莫入诱人陷阱

2020-07-27 15:3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笔者朋友山东聊城高考生小于亲历了一桩“小风波”。他在前往高考录取咨询机构后,该机构老师透露:“可以提前被某某学校录取,但要花钱打点……”小于称该机构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在查阅省招生考试院有关文件后,发现该机构所称“提前录取、内部名额”等不属实,其与互联网辟谣中心所提到的高考招录谣言较为相似。

  高考招录工作临近,各类高考招录相关骗局、谣言尘嚣直上。各地网络辟谣平台、招生考试院不断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高考招录骗局,部分咨询机构“高考志愿专家”依然顶风作案。“花钱就能上名校”、“提前录取”、“内部名额”等骗局在非法咨询机构、所谓的“专家”的宣传之下极具迷惑性。各地也出现因招录陷阱而直接导致的利益纠纷、考生录取至野鸡大学及干扰招录正常秩序的事件。考生、家长应该瞪大眼睛,莫轻信“诱人”的谣言。

  近年来,高考改革不断推进,高考招录咨询机构、招录谣言正是利用了家长、学生对于相关政策的不熟悉、不了解。机构与家长间信息的不对等造就了各类骗局与咨询服务发展的温床。作为学生、家长,避免陷入招录陷阱,需对高考政策进行相关了解。各省招考院、学信网、阳光高考平台提供历年高考分数、各学校招生计划、高考录取政策解读等信息,考生、家长可免费查阅。考生报考志愿时,应根据自身爱好、职业理想、家庭收入合理择校,量力而行。在详细了解有关高考政策、信息后,没有必要缴纳咨询费换取第三方机构咨询服务。家长应树立良好的高考“价值观”,避免给予考生过于沉重的压力,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动心”被花式谎言骗取财物。

  高考咨询机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考生及其家长,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市场造就了高考咨询机构的诞生,但同时对相关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考验。一经发现传播、散布“提前录取、内部名额”谣言的机构,应立刻严肃取缔并追究其责任人、咨询“专家”的责任。同时,加强政策要求进一步规范高考咨询机构的服务、收费等,引导这一产业的良性发展。一个应市场需求而生的产业,不能“一刀切”遏制其发展,但同时有关各方职责应加以明晰。

  网民在遇到高考谣言或其他谣言时,可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或地方权威举报、辟谣平台进行举报。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网民不信谣、不传谣、多举报,从传播途径与源头上阻断了谣言的生长。

  高考透明化、信息化的今天,黑幕、开后门等破坏高考公平的行为一经发生势必会得到严肃处理。钱财被骗取还能通过诉讼弥补损失,但同时被耽误的还有考生的前途与未来,这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损失。切记,“钱途”换不来“前途”!(文/许多帅)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