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打赢养老持久战 助力中国梦

2019-03-19 15:0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周丽丽

  今年两会,对老年人释放的礼包尤为丰厚。首要表现当然是养老金实实在在地上涨,今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还将上涨约5%,这已经是第15年上涨了。钱包鼓了,老年生活也要幸福。今年两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对老年人生活的有力支撑。今后三到五年,普惠性养老床位将会增加一百万张以上。(摘自人民网)

  我国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与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发展、社会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长速度确实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人口再生产类型成功实现了现代型转变,减缓了上学、看病、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也形成了我国特有的421家庭分布格局,这种格局下我国必然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大步向前,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社会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主体性越来越强,选择面越来越宽。人们不再被“铁饭碗”这样的观念所禁锢,更多的人投身自主择业的海洋中劈波斩浪、追逐梦想,择业观的改变使大量人口远离父母、远离故乡,导致留守老人的大量增多,养老难度增大。

  目前,中国养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老年人群体增大;二是养老金涵盖面窄、种类与数量单薄;三是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国民经济得到大幅提升,但养老保障水平依旧滞后。而传统意义的养老金仅覆盖了工薪阶级,对于广大农村农业户口的老百姓并未覆盖,造成农村易出现老无所养的局面。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设施基本依靠政府,社会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不足,市民参与度不高,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面对国民个人资金不足、政府保障覆盖不全、社会配套不完善这三大养老难题,政府给人民交出了满意答卷。

  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量的退休人员需要安置,延迟退休意见的提出,一定意义上可以延迟社会保障福利支出减轻社会负担,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倒逼,不可避免,势在必行。2010年10月1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让以世世代代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有了盼头,领到了国家的福利,个人生活不再仅仅依靠儿女,有了一些国家保障。而农村医疗保险使占全国总人口63.91%的农民有了健康保障,实现了“三无”老人、贫困老人基本养老医疗服务兜底作用。在社会养老配套问题上,要确保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落实到位,尤其是在土地划拨、信贷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增强民办机构的管理运营能力和营力能力,选择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养老机构管理经验和能力足、运行有保障的民营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树立一批有特点、质量优的典型代表带动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来,精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不仅要为健康老人提供精准服务,更要做好失能失智、空巢、贫困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就必须要把政府、社会、社区等多方力量团结在一起,打出组合拳战胜这项挑战。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