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有“问”更该有“改”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佳莹
阔别”一年有余的武汉电视问政,昨晚重新“开考”,首场聚焦基层作风治理。问政现场曝光了一系列百姓身边的“小事情”,却暴露出“新衙门作风”遭民怨的大问题,参与问政的各区满意度测评得分普遍偏低。(7月18日人民网)
电视问政是武汉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11年武汉市“电视问政”开播七载,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早已成为曝光问题、问责干部的一种平台。阔别一年,武汉电视问政首场开考就聚焦基层作风治理,暴露出不少问题,可谓是真刀真枪。不仅“火药味”“民味儿”十足,也让领导们“红了脸”、“出了汗”,尤其是面对百姓一个个尖锐的问题,更是让官员们如坐针毡、无地自容。
电视问政是群众与官员的“交锋”的媒体平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百姓有问政的“能力”,保证了公民对政府事务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同时也是揭露问题、监督政绩、考核干部的有效途径,应该说“电视问政”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柄利器。
电视问政的意义不仅在于“问”,更在于“改”。电视问政开播七年来,一场场搞下来确实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些问题,效果值得肯定。但在问政中,我们不难发现,此番电视问政“回头看”,曝光有“问题依旧”的情况。例如,道路屡修屡破、墨水湖连续遭污染、市场取缔死灰复燃。修不好的路、停不了的业、治不好的污,让作风建设陷入“屡战屡败”怪圈。
笔者认为,“屡战屡败”怪圈折射出的问题必须重视。其一,表态与行动不吻合。有一些“演技派”官员善于在台上故作姿态,煽情落泪,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台上表完态下台瞬间抛之脑后,就是“只望浮云过,不见甘霖落”,“电视问政”对于他们俨然变成了“作秀的舞台”,沦为“形式主义”。其二,政策好但是落实不到位。承诺了确实也出对策了,但是缺乏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缺乏相应的执行人员,无异于“画饼充饥”,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
电视问政,问了不能白问。政府承诺过人民的事,说到做到才能取信于民。只有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交待;既办曝光了的事,又主动办没被曝光的事,才能经得起民众的拷问和民意的检验,才起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看到电视问政曝光了许多问题,但问过能改才是最终的目的。要想让“台上许诺”不再沦为“空头支票”,还需从制度入手,政府部门监管给力。建立常态化机制,对问政工作给予制度化的监督与回访,对承诺仍未整改的部门或个人严肃问责,倒逼党员干部沉下身子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与此同时,要建立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制定政策的同时配备相应的执行机构或人员,立行立改,真正发挥问政于民的作用。
- “回头看”让问政“问”到实处2019-12-19
- 电视问政,请不要丢掉“火药味”2019-03-05
- 要读懂“奇葩”礼物背后的民生期待2016-05-17
- 电视问政显奇效,让人欢喜让人忧2016-04-19
- 区长自食“苦”橘为哪般?2015-01-13
- 台上问政贵在台下问责2013-07-05
- 电视问政“骂”之深,群众内心“盼”之切2012-12-26
- 电视问政别止于让官员“流汗”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