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承齐鲁孝道之风 绘“老有颐养”新图景

2025-10-27 17:36: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泰山之巅看日出东方,于黄河入海观波澜壮阔,这片名为山东的土地,不仅以壮丽山河哺育着她的儿女,更以绵延千年的文化血脉塑造着这里的风骨。在这血脉之中,最为厚重、最为温润的一支,便是源自儒家先贤“老者安之”的理想,深深根植于齐鲁大地的尊老敬老之道。这不仅是写在《礼记》中的古训,更是融入山东人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与行为自觉。

  山东的尊老敬老,有其深沉的文化底气。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孝道思想在此地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孔子一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将孝道提升至道德与教化的根基;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则将血缘亲情升华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关怀。这种文化基因,经由一代代山东人的践行,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家庭伦理,演变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共识和地域品格。

  步入新时代,山东的尊老敬老更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实践活力。传统的孝道文化,正与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相结合,共同描绘着一幅“老有颐养”的温暖图景。

  我们看到,政策的“硬支撑”正不断夯实养老保障的基石。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居民养老补贴制度,不断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与推广,为失能老人带来了雪中送炭的保障;遍布城乡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则如同神经末梢,将养老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这些举措,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升级为“家庭、社区、机构、社会”相协调的多元支撑体系,让尊老敬老有了更为坚实的制度依托。

  我们看到,社会的“软环境”在持续涵养敬老爱老的风尚。“家庭养老床位”让专业服务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智慧养老平台通过一键呼叫、远程监测,为独居老人筑起安全屏障……这些生动的实践,将冰冷的科技赋予了人文的温度,让“智慧养老”与“情感养老”相得益彰。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我们的工作仍面临挑战,如何让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更加均衡可及?如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帮助“银发族”更好地跨越“数字鸿沟”?这些问题,正是山东在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需要持续攻坚的课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尊老敬老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礼仪之邦的责任与担当。我们承袭的,是孔孟之乡的千年文脉;我们肩负的,是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的时代使命。让我们继续深挖齐鲁文化中的孝道富矿,以更完善的政策、更创新的模式、更温暖的社会氛围,让“孝行齐鲁、安养山东”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文/秦星星)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