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丰收节:从招远田间看“齐鲁粮仓”的硬核底气

2025-09-24 17:09:3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秋分时节,山东招远大户陈家村的田埂上,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庆氛围与金色丰收交织。这份国家级盛会的青睐,不是偶然——它背靠山东连续4年稳超1100亿斤的粮食产量,扎根于“用全国5%耕地产8%粮食”的坚实土壤。而撑起这份底气的,正是“良田打底、科技赋能、政策托底”三重环环相扣的硬核支撑。

  良田水利:把“土疙瘩”育成“丰产田”

  粮食要丰收,地得“养”、水得“通”。山东攥紧耕地这个“命根子”,真金白银往田间砸:高标准农田亩均补助提至2800元,免了产粮大县的配套负担,让日照莒县的薄田变厚土、低产田成稳产田;更敢啃硬骨头,9亿元投向东营盐碱地,硬是让含盐量3.3‰的“不毛地”长出亩产千斤的“济麦60”,国家盐碱地技术创新中心年底前还要育出80个耐盐品种、推开3000万亩新技术。水脉跟着田脉走,老岚水库等工程建起来,27处灌区改一新,1705公里渠道衬砌得光溜溜,高唐县的庄稼地里,清水顺着“毛细血管”流到根儿上,“靠天吃饭”的老黄历彻底翻篇。

  科技赋能:让“实验室”结出“田间果”

  2025年山东夏粮单产全国第一、增量领跑,藏着科技的“魔法”。近30年死磕良种,让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每增产100斤粮就有47斤来自良种;6100万元专款砸向粮食品种研发,实验室里的好种子快马加鞭种到地里。机器也来添力,16.69亿元农机补贴送上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飙到91%,大农机在田里“跑”得欢,把“良种+良法”的潜力全榨出来,实验室的图纸真真切切变成了粮囤里的实打实物。

  政策托底:让“种粮人”吃下“定心丸”

  丰收的关键,还得看种粮人愿不愿干、敢不敢投。山东的政策“组合拳”直戳心窝子:82.34亿元补贴通过“一卡通”直接打进农户口袋,分文不少;产粮大县干得好就有奖,“抓粮有功”拿真金;怕缺钱?山东农担立马跟上,给4.3万户种粮人贷出192亿元,规模化种植再也不犯愁。政策有温度、有力度,把“种粮苦”变成“种粮甜”,让地里的庄稼长得旺,种粮人的心里更亮堂。

  从招远的田埂到全省的沃野,良田、科技、政策拧成一股绳,撑起了“齐鲁粮仓”的腰杆。丰收节选在山东,是荣誉更是考题。未来,只要守住耕地、攥紧科技、做实政策,“齐鲁粮仓”就会越装越满、越稳越牢,为全国粮食安全扛好山东责任、贡献鲁地力量。(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