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小镇冠军,何以撑起山东经济的脊梁?

2025-10-16 19:34:2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许多人印象中,山东经济是“大象经济”——国企强大、重化工业集中。然而,在这片齐鲁大地上,还隐藏着另一种经济力量:它们或许不在繁华都市,不在耀眼的高科技园区,而是散落在成百上千个乡镇里,默默耕耘,最终在某一细分领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隐形冠军”。这些小镇冠军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韧性、活力与创新,悄然重塑着山东的经济版图。

  走进山东的乡镇,你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看似普通的乡镇,可能就是全国最大的体育器材生产基地;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可能供应着全球市场份额领先的某种零部件。这些“小镇冠军”产业,已然成为山东经济肌体中不可或缺的活力细胞。它们不像大企业那样引人注目,却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以“专精特新”的姿态,在全球化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

  山东小镇冠军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其独特的发展路径。许多产业源于传统手工艺或地方资源优势,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与传承,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如临清市烟店镇的轴承产业堪称典范,这个素有“中国轴承之乡”美誉的小镇,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到成品组装、检测认证、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漫步烟店,随处可见轴承企业的招牌,听到的是机器轰鸣,感受到的是产业脉搏。目前,烟店镇拥有轴承生产加工企业2000余家,年产轴承2000多种,销量占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更有多款产品远销海外,成为名副其实的“轴承王国”。

  临沭县青云镇、郑山街道的柳编工艺,从家家户户的手工编织,发展成为年产值数亿元的产业集群,产品远销海外;淄博市昆仑镇的陶瓷产业,依托当地优质的陶土资源和千年窑火传承,在日用陶瓷、艺术陶瓷领域独树一帜。这种基于地方文化基因和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得山东的小镇产业具有天然的根植性和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小镇产业并未固守传统,而是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突破。潍坊市坊子区的农机产业,从最初简单农具制造,逐步升级为智能农机研发生产基地;菏泽曹县大集镇演出服生产基地,将传统服饰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依托电商平台,占据全国演出服装市场的半壁江山。这种“守正创新”的发展逻辑,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新兴产业在乡土社会中找到成长的沃土。

  当然,山东小镇冠军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展望未来,山东小镇冠军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需要在多个维度同步推进。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品牌建设是关键突破口,需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绿色发展是必然要求,须加快产业生态化改造,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人才集聚是根本保障,要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到小镇创新创业。

  小镇冠军产业,如同经济肌体中的毛细血管,虽然单个规模不大,但汇聚起来就是磅礴力量。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些扎根乡土、专注细分领域的小镇冠军产业,正以其特有的韧性、活力与创新精神,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沈可)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