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月满齐鲁照古今 山河同辉共团圆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齐鲁月明,山河共照。山东中秋用千年文脉的坚守与创新,书写着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篇章。在这轮跨越时空的明月下,我们读懂了一个真理:唯有以文化为根,方能枝繁叶茂;唯有以家国为魂,方可行稳致远。当传统与现代在此交汇,当东方与西方在此对话,山东正以中秋为笔,绘就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壮美画卷。
月映齐鲁,千年文脉浸润的中秋底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2025年的中秋圆月升上泰山之巅,齐鲁大地再次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鲜活注脚。从曲阜孔庙的“中秋祭月”古礼,到青岛栈桥的“万人赏月”盛会;从潍坊风筝博物馆的“月宫图”特展,到济南大明湖的“诗词映月”灯会,山东以“一城一韵”的多元表达,将中秋从节日升华为文化符号。这片诞生了孔子、孟子、管子的土地,用“月圆人圆家国圆”的深层叙事,诠释着中华文明“天人合一、家国同构”的哲学智慧,让传统节日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家国同构,中秋里的“中国式浪漫”
山东中秋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在淄博周村古商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用“面塑月亮”讲述嫦娥奔月传说,游客可亲手制作“家和月圆”主题面点;在烟台蓬莱阁,渔民们延续“拜月祈福”习俗,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愿融入海浪声声。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山东首次推出“中秋家书”全民书写活动,超过50万封手写家书通过“数字邮筒”传向海内外,让“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跨越山海。这种“小家团圆”与“大国安康”的共振,正是中华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动写照。
古今对话,传统习俗的“创新表达”
面对数字化浪潮,山东中秋以“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智慧实现传统焕新。在济南超然楼,3D全息投影技术重现“明湖秋月”盛景,游客可通过AR眼镜“穿越”至李清照笔下的“月满西楼”;在青岛崂山,无人机编队以“嫦娥探月”为主题点亮夜空,与千年道观的太清宫月色交相辉映。而“山东手造·中秋特辑”则将剪纸、鲁绣、黑陶等非遗技艺融入月饼包装,让“舌尖上的中秋”变身“文化上的传承”。这些创新实践印证了: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在于既赓续文脉,又与时代同频。
四海同心,文化认同的“山东实践”
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山东中秋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包容性的重要窗口。在威海刘公岛,中日韩青少年共同制作“团圆灯笼”,用三国文字书写“和平与共”的祝福;在临沂书圣阁,海外留学生通过“书法写月”活动,感受“月圆人圆”背后的哲学意蕴。更令人瞩目的是,山东卫视中秋晚会首次采用“8K超高清+全息声场”技术,向全球120个国家同步直播,海外观看量突破2亿人次。当《沂蒙山小调》与交响乐在月色下共鸣,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文/魏兰天)
- 聊诚评|三大“新”招赋能:让孔子智慧照亮世界文明对话2025-09-30
- 聊诚评|“链”上发力,高唐锦鲤何以“游”出品牌之路?2025-09-28
- 聊诚评|山东“耕海记”:小牧场里的大转型2025-09-25
- 聊诚评|丰收节:从招远田间看“齐鲁粮仓”的硬核底气2025-09-24
- 聊诚评|向新向绿“走在前”,山东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5-09-22
- 聊诚评|向海图强:擘画海上新山东的时代篇章2025-09-22
- 聊诚评|齐鲁民企“焕新记”:传统产业里的高质量答案2025-09-22
- 聊诚评|工赋齐鲁铺锦绣 冠军矩阵竞潮头2025-09-18
- 聊诚评|向海而兴,海洋经济的蓝色崛起2025-09-17
- 聊诚评|粮满仓·好风光:齐鲁大地绘就特色农业振兴新画卷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