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让“合伙人”的路越走越宽

2020-06-03 11:3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泗水县圣水峪镇龙湾湖畔,东仲都村村东,近看草木葱茏,莺鸣燕和,远望山峦起伏,湖面如镜。熟悉的石头屋子、红砖瓦房分布有致,这些“传统空间”里,承载的是一个个现代的文旅项目业态:木工坊、陶艺坊、书房、农特小院、砭石小院、蚕桑小院、民宿、咖啡馆、“土灶台”餐厅……6月1日出版的山东《大众日报》 描绘的场景,是山东面向海内外山东籍企业家、创业者及金融投资业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共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新业态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曾经为城里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合伙人”,如今正在山东乡村渐渐流行。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亟待广大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也始终是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发挥才能、实现作为的广阔天地。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合伙人”着力破解人才要素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是广大人才大有可为的地方。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一方面是广大农村的独特风韵的地理环境,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丰富空闲的土地资源等优势带来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是许多怀着乡村情怀的投资者的跃跃欲试。当乡村情怀与发展机遇“碰撞”,必然会擦出“火花”。 

  让合伙人大展“拳脚”。搭建好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和服务职能,让合伙人大展“拳脚”,在乡村播撒下一个个新业态的“种子”,把人吸引来,把心留下来,把事儿办好。配套好设施。我们要通过修路、绿化、治污等一系列集中项目的实施,通过硬件改造、升级和配备,为合伙人提供更加可靠、便利的基础设施。帮助好成长。我们要着力解决合伙人在乡村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题,积极引导合伙人始终坚持“发展未来的思维定位乡村”,不破坏农村原有肌理,营造人和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共同做好大“蛋糕”。打造乡村“孵化器”。我们要以人才撬动落后村落发展,更好地把人才聚集起来,尤其是专业性人才,敢于在最贫瘠的地方创造奇迹,让不大的体量,引来够多的合伙人。画好招引“路线图”。我们要做好发展规划,投资建成完整的基地业态空间,吸引在相应业态里有丰富创业经验、热爱乡村的“合伙人”,共同做出“大蛋糕”。积极拓展“大空间”。我们要通过自发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开展技术中介、信息交流、人才培训、资源整合等多方位服务,不断扩展合伙项目的发展空间和示范效果。 

  让大家都得“实惠”。激发“沉睡”资源。我们要注重前端塑造品牌,后方把广大农村闲置的荒山树林利用起来,把各个业态背后“沉睡”的农村广大的资源市场彻底激活。注重“本土”元素。我们要着眼于和乡村振兴结合的丰富场景和空间,更好注入“本土”元素,更好发挥“本土”优势,更好打造“本土”品牌。实现“融合”发展。我们要推动各种业态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成就,用市场之手、商业之手串起一条产业链,实现各种业态“融合”发展,让合伙人得到实惠,带动当地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让“合伙人”的路越走越宽。乡村得振兴,是大家的共同事业。我们要放眼未来,着眼的是每个业态背后和业态之间的产业链,现在要的“人气”,未来要输出的是“模式”,打破固有思维的约束,创新发展模式,更好发挥带动作用,促进村集体增收,带动村居环境“天上地下”的变化,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合伙人在乡村振兴中得到事业,让广大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广大“合伙人”的路越走越宽,让未来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文/明远)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