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做好“留”“引”,让人才汇齐鲁

2020-07-24 18:1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山东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8.2%,占比达到47.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6%。新登记企业38.9万户、增长14.5%。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7月22日在首次媒体见面会上指出,“山东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盼人才。”在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一节点,人才是拉动我省经济新增长点、助推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石。

  积蓄我省所亟需的高素质人才,一要靠留,二要靠引。以2020年数据为例,引进外来人才与自主培养人才数量、质量对标西部、中部省份有所优势,而相对南方经济发达省份而言问题较为凸显。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留鲁就业37.84万人,留鲁就业率83.16%,引进知名高校院所博士533人。2020年我省1055家单位,需求高层次人才12599名,我省省属单位用人单位数量与人才需求数量比例均达1:22.3。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继续在人才积累上向南方发达省份看齐,是探索山东经验、开拓山东道路必要之举。同时,狠抓落实将我省人才政策利好真正惠及现有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升山东高素质人才引力。

  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近年来,各省相继出台高校毕业生落地补贴政策,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如何营造人才生态,向外部高素质人才展现山东态度、山东气派,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不断优化的人才生态。政治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市场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这四大影响人才去留的因素中,社会生态环境与市场生态环境为构建人才引力的两大重点所在,为人才争夺战破局之钥。

  破局之钥一,社会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指为留鲁人才提供良好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环境等优质社会服务。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引才用才18条、“人才兴鲁”32条,颁布实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努力消除人才留鲁后顾之忧。我们要持续在教育、交通、卫生等方面持续发力;落实租购比并举的住房政策,地铁、有轨公交、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网络,推进划片入学政策维护教育公平,拓宽医保报销范围、完善免费健康体检政策,健全退休金、公积金、疗养院等社会保障措施,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大胆、全身心的开展工作。

  破局之钥二,市场生态环境。市场生态环境指为在鲁新经济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在地理区位上看,我省位于东部沿海,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位置,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在互联网的东风,山东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高素质团队多重优势叠加之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增长是可预见的。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新服务、云计算等科技公司提供一片可扎根生存的土壤是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目前山东以复工为先导、供给面修复为驱动的经济复苏基本形成,省委、省政府发起九大改革攻坚。如何通过改革增强我省经济内在活力,倒逼产业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我省经济新突破,是2020年下半年开局之要。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以改革为剑,破除旧动能。夯实人才这一基底,不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不断积累高素质人才,为我省下一步经济工作开展准备必要条件。(文/许多帅)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