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看党的土地政策变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土地对国家和人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土地问题是中国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也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十分重视土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从而找到了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途径。系统学习百年党史,回顾和总结党的土地政策的演变历程,深刻感受到,百年党史蕴含着一部党围绕土地要素徐徐展开的斗争史、奋斗史、改革史、发展史,并激励土地集团开启砥砺发展的奋进史。“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全面回顾、系统梳理百年土地史,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内涵,科学把握新时代土地政策的精髓,更好地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百年党史是一部围绕土地产权的斗争史
回溯党的百年历程,特别是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七大,党带领广大工农群众,围绕土地产权开展了一场艰难而又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明确提出“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的主张。四大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并在《中国共产党告农民书》明确提出,只有“耕地农有”,才能解除农民困苦,但是要实现“耕地农有”就必须让工农取得政权。这样,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地将土地问题与革命斗争和政权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六大讨论和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农民问题决议案》,提出了“推翻地主的封建式剥削和统治,使农民得到土地”的斗争目标。七大提出必须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专门研究土地改革的全国土地会议。会议的最主要成果是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最鲜明的特征表现为我们党的土地制度从农民、地主土地所有制并行转变为农民所有。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从中共一大到七大,中国共产党用了近30年时间,围绕土地产权的所有,带领广大工农群众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开展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土地改革,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枷锁,赢得了当时最大社会阶层农民的支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百年党史是一部利用土地要素的奋斗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期,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国家安全和富强。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工作之后,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其实质和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在中国实行工业化,必须依靠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支持,离不开土地要素的支撑。为了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的指导下开展了农村互相合作运动。从1953年起,各地开始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全国基本实现初级合作化,同年秋又实现了高级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消灭了私有制,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提出要积极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十一大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整体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百年党史是一部创新土地制度的改革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座界碑。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自发性“生死契约”“大包干”是中国土地制度变迁迈出关键性第一步的标志,是一个历史性巨变的分水岭。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指出,近几年在农村建立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方式,农民以户为单位对所承包的土地拥有了15年的自主经营权。十三大进一步要求,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十四大明确,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十五大指出,延长土地承包期后,应通过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来解决人地矛盾和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十七大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段时期,党中央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创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释放土地要素生产力,并赋予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排他支配权,逐步确立和完善了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和以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土地资源配置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百年党史是一部运用土地资源的发展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面对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抓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个关键环节,不断深化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十九大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土地资源运用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和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充满活力,不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土地是国之根本。纵观百年来党的土地政策的变迁,认识到党的土地政策的调整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而解决土地问题,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党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核心。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农民最为关心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的思想有着各自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反映着百年大党砥砺成长的光辉进程。百年来,从苏区“耕地农有”到抗战的“减租减息”,土改时期的“耕者有其田”到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取消农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百年党史开启土地集团砥砺前行的奋进史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通过回顾百年党史,我们能从历史经验中获得深刻启迪,总结推动以土地要素为主的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将学习成果同研判新形势、把握新情况、解决新矛盾结合起来,成功应对集团公司战略决策、业务发展等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机遇与挑战。集团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四提升”创新实践活动“深化年”为总抓手,以创建“五型”(功能型、平台型、创新型、效益型、服务型)企业为总目标,以安全发展保障体系为总保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山东土地特色的“1+4+2”(“1”,就是本业,要巩固强化土地业务;“4”,就是主业,重点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土壤修复和耕地保护业务,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主要标志的三产融合业务,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园区建设,以绿色保护开发为前提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业务;“2”,就是辅业,依托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现代金融业,依托产业发展研究院做强人力资源业务)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素供给。
(作者:展宝卫 系山东土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 在学史力行中“三行基层”2024-04-18
- 聊诚评|将自我革命精神践行到底2023-02-12
- 敢于担当、勇于挑战 争做时代先锋2022-07-01
- 感受榜样力量,坚守初心使命2022-07-01
-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2022-05-17
- @年轻干部 愿你像一颗种子,一生向阳2022-03-03
- 吹响“冲锋号”,迈向“新征程”2021-12-24
- 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2021-12-13
- 奋勇向前、斗志昂扬 交出满意“答卷”2021-12-07
- 在坚定理想信念中书写青春华章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