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民主生活会要敢于“挑刺”

2020-06-24 16:4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然而有的干部在本该“挑刺”,提批评意见的场合却出现了“选择性失明”,或是畏于领导权威不敢提,或是碍于“人前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愿提等现象。

  探究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怕”字心理在作怪。一来被批评者怕丢脸失面,二来批评者也怕被认为是“挑刺”而沾惹是非,逐渐让好人主义盛行,媚上势力抬头,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腐蚀架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这一名言指明了开展批评的出发点是为民、为公,而非为己、为私。因此,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是为了干部成长和事业发展改正错的,那么“挑刺”也是一种厚爱。

  “挑刺”既是“传家宝”也是“检视镜”。回望历史,延安整风就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成功典范,通过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的影响。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也第一次将批评和自我批评列为党员的义务和党组织的任务。环顾当下,我们开展民主生活会,进行干部考察要求大家在“挑刺”中为干部“画像”,其实也是为了集众智搬开阻碍事业发展的“绊脚石”,拿开影响干部成长的“障目叶”,达到党内自检自净的效果。因此,批评者当有一种责任感和正义感,把“挑刺”作为一种为公的担当来实事求是做好,被批评者也当有一种虚怀若谷的气度,自觉吸纳他人的建议把短板补长。

  “挑刺”既是“正风钟”也是“弥合剂”。作为“好人主义”的一种反应形式,这种“不动真格,仅涉皮毛”的批评方式其实也是对现行制度的“软抵抗”,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的助长。与此同时,闷在心里的“意见”如果不通过合理的渠道释放和纾解也可能慢慢发展成影响党内团结的“毒瘤”。从这个角度来说,严格执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既是正风的需要,也是增进团结的有益桥梁。对此,我们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遇到“软抵抗”的人要直言不讳的批评教育,遇到讲真话者要给予表扬鼓励;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示范,真讲缺点、讲真缺点,逐步让“敢吐真,善挑刺”蔚然成风。(文/胡博)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