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打赢脱贫攻坚战当用幸福作“底色”

2020-06-03 10:1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求是》刊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部分讲话,指出“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量化指标与人民群众的现实获得感同等重要?其实可以从当下众多扶贫故事中寻找答案。就拿近期“凉山悬崖村搬家”来说,在视频直播画面中能够清楚地发现,贫困群众对帮扶干部认可度可谓是“顶呱呱”,也对自身脱贫成效感到“美滋滋”,幸福的现实获得感早已转为脸上灿烂的笑容。 

  其实诸如“悬崖村搬家”、“十八洞村脱贫”、“独龙族整族脱贫”等脱贫故事之所以能让贫困群众如此幸福,在于这群帮扶干部“能说会做”。他们不仅在帮扶过程中履职尽责,真正解决了贫困群众各种困难,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将自己是如何帮助贫困群众的过程讲了出来。比如走村串户,当起了协调员,为贫困户处理好建房土地纠纷,又或是不断摸索,在田间地野中找寻脱贫“种子”,为贫困户种下一颗“致富树”。 

  中国自古崇尚务实之风,喜欢多做少说话,只做不说,先做后说,多做少说,尤其是在为老百姓做事上,更有一种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的思维。但从这些脱贫故事所取得的成效来看,这种美德帮扶干部要有,但同时要与时俱进,成为一名“能说会道”的工作者,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所以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不仅要有实打实的脱贫数据作为脱贫支撑,呵护提升贫困群众的现实获得感也是重要指标之一。而提升贫困群众的现实获得感则考验帮扶干部的“软”、“硬”实力,要能第一时间连接到老百姓的“感”官上,毕竟这个“感”是贫困群众幸福源头。 

  “硬”实力要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众所周知,贫困群众的利益问题是最现实的,也是贫困群众最关心的大事。如果处理不好也会是反弹最大、最强烈的问题,进而影响到现实获得感乃至脱贫成效。作为帮扶干部,就得保护好属于贫困群众的“奶酪”,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必须千方百计维护他们的发展权益,特别是在收入利益上,要采取多途径、多方法、多谋划实现贫困群众的稳定增收,从而搭建起最硬的“防御措施”。 

  “软”实力要在贫困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上入手。找到贫困群众生活工作中的“软肋”,用柔和的方式、迅速的动作以及贫困群众爱听的“大白话”,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问题解决了,把“赚钱全靠想、致富全靠等”的观念改变了,把“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的景象改变了……如此坚持下去,不仅对贫困群众现实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真真确确的加分、加高分,也让他们感激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认可帮扶干部的工作成效。同时,自身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更立竿见影地提高。 

  其作始简,其毕也巨。脱贫攻坚即将交卷,让贫困群众高高兴兴实现“一步跨千年”的脱贫壮举,对于广大帮扶干部而言,既是打赢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定海针”,又何尝不是为政的一件乐事幸事呢?(文/吴诗苑)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