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你“够”了吗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刘飞飞
北京上海等地约谈电商平台,要求双十一网络促销不得先涨后降。来自监管部门的声音,不光是善意提醒,更是刚性要求。市场公平,明码标价是底线。靠小动作套路消费者,只会砸了双十一这块招牌。要知道,失去口碑,再多折扣也难以换来信任。消费者心里有杆秤,这一点,商家务必清醒。(源自11月4日人民日报)
又是一年血拼剁手的节日,很多的上班族又开始早早的摩拳擦掌,甚至列出购物清单,浏览淘宝天猫等各种电商网站,将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只等双十一一到,商家打折降价等优惠活动,便立即启动购物狂欢。双十一已经成为众多商家期待的最盛大的节日,同时也是销量冲击年终目标的重要手段。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促销盛会如约将至,各大电商平台强势宣传“烧脑”促销规则,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被贴上优惠折扣的标签。但值得注意的是,双十一商家虚构原价,捆绑销售,集赞骗局等诸多低劣、虚假的营销手段不仅屡见报端,而且几乎成为商家和消费者双方心知肚明的一种行业潜在规则。产品的质量是否有保障,产品是否与商家宣传的相符,商品的售后是否有保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因为产品促销,打折销售一笔抹过。所谓的降价优惠不仅仅是吸引消费者的噱头和名目,而且是商家免责的坚实的挡箭牌。即使是在实体店或诸多商场中,打折促销也是很常见的,但往往都有一条免责条款,即由于是降价处理产品,不予更换、退货。这也是大多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一个消费中的潜规则。网络购物当中这种贪便宜的心理作祟,使得平等交易的双方地位不在平等,消费者无形之中自觉理亏,因此也就没有该有维权意识,或者是淡漠。此外网络销售平台是一种新兴而且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无论是法律法规的适用还是经营行为的监管,都不是传统销售行业可以比拟和借鉴的,相应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使得电商领域几乎可以称作是“法外之域”。除此之外,网络销售依托互联网而生,交易在网络平台,商家存在于互联网,这决定了网络商家无法像实体店铺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这就为经营行为的市场监管增加了难度。
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此类问题,并开始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网络电商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和管控。上海在双十一来临之际就联合公安局、商务委、网信办、邮政局、药监局等多家部门单位召集了包括拼多多、美团点评、国美在线、小红书、饿了吗等22家重点电商企业召开规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约谈会,规范促销行为。北京也五部门联合出击针对网络电商中的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营造良好的网络经营环境,打造规范干净的消费平台是消费者放心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应该理性对待网络消费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创造良好的购物空间。
- 购物狂欢背后的“麻烦事”2019-12-13
- 双十一背后的“负重前行”2019-11-15
- 揭开“双十一”背后的经济面纱2018-11-12
- “双十一”退货不该是一场博弈2017-11-22
- “双十一”是狂欢还是沦陷?2016-11-11
- “双十一”:要规范,不要乱2016-11-07
- “双十一”繁荣背后暗藏隐忧2015-11-12
- 规范“双十一”购物节需多方合力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