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路上的暗坑不得不防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丁恒情
近日,因与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团圆”系统同名,一款名为“团圆”的软件让不少网友误以为该软件也为公安部所有。这款软件让使用者录入掌纹、面部信息的做法,也让很多人担心会泄露隐私。对此,6月7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通报称,手机商城中出现的“团圆”软件系假冒,与平台无任何关联。(6月9日《北京青年报》)
据了解,2016年5月15日,公安部为适应“互联网+反拐”的时代要求,上线运行了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成为发布儿童失踪信息的权威渠道,有效发动群众搜集拐卖犯罪线索。仅仅两年时间,“团圆”系统越来越健全,也用数据证明了自身能力:截至今年5月15日,平台共发布3053名儿童失踪信息,找回儿童2980名,找回率为97.6%。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微博已拥有粉丝84万。
需要强调的是,正规的“团圆”系统是一款全国6000多名打拐民警内部使用的软件,并不能在互联网上下载。由此可见,在手机软件商城中可以随意下载的同样名为“团圆”的软件,其实就一个“冒牌货”。虽然假冒版“团圆”寻人软件已经被停用,但仍然需要追问的是:与公安部的“团圆”系统“撞名”,不知道开发者到底打着什么主意?真的是纯属“巧合”吗?
与公安部的“团圆”系统“撞名”,无论是有心盘算还是无意为之,本质上是营销推广中的蹭热度行为,目的在于短期内获取较大用户量和利益。因为在寻找失踪儿童过程中,失去孩子的家长都希望得到社会力量的帮助,这样一款“寻人”功能如此强大的软件,对有孩子走失的家庭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儿童失踪问题不同于其他犯罪,如果黄金时间内不及时处理,儿童找到的可能性就会极大降低,在这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下,要想躲过“团圆”路上的暗坑无疑是难上加难。
现实中,即便没有亲身体会过孩子被拐卖的痛苦,但如果看过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从男女主角艰难曲折的寻子故事中,相信每个人都会对拐卖儿童行为深恶痛绝。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如果有人利用广大网友和热心群众的反拐热情,利用家长担心孩子走失被拐的心理,在短期内获取较大用户量和利益自然会“顺风顺水”。殊不知,这种混淆、偷换概念诱使广大用户下载,并要求用户上传掌纹、人脸等隐私信息的做法,背后却隐伏着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值得高度警惕。
应该说,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但新情况总是层出不穷,说明信息安全的攻防战是一场长期博弈。因此,从更宽广的视角来考量,相关应用平台显然应该加强审核,针对此类混淆、偷换概念的APP进行更严格的审核。虽然假冒版“团圆”系统已经下架,但也有必要在平台内进行一次大扫除、大体检,对这种蹭热度和打擦边球的软件进行清理、淘汰,彻底清除“冒牌软件”生存的土壤,让它们无热度可蹭、无机可乘。
- 儿歌岂能“少儿不宜”2024-03-23
- 儿童安全座椅亟需立法强制“入座”2024-03-07
- 关爱留守儿童 需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2024-01-04
- 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释放城市善意和美好2023-06-01
- 铁路儿童票出新规 将“暖心名片”越擦越亮 2022-12-27
- 聊诚评|全面关注留守儿童,责任人制度是保障2022-12-21
- 放假不放松 留守不失守2022-08-15
- “三方合力”守牢暑期青少年儿童安全底线2022-08-04
- 【地评线】鲁网网评:儿童安全座椅入法送上儿童节“大礼包”2021-06-01
- 【地评线】鲁网网评:高举队旗跟党走 星星火炬代代传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