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公共场所“德”与“法”的禁烟标牌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孔令晶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早在2011年,我国就出台规定,明确要求“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7年过去了,一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仍不尽如人意。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到底难在哪?(6月4日河北新闻网)
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说到底还是市民文明素质的问题。一支香烟的点燃,不仅是对自己和周围被动吸二手烟者健康的危害,更是对公共文明的漠视、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吸烟容易被“破窗效应”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型商场、医院、超市等人群聚集地区,几乎见不到吸烟者踪影,但在餐馆、KTV、网吧等公共场所,吸烟者仍大有人在的原因。
公共场所“一烟难禁”的原因在多个方面。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烟民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且缺乏自律、控烟意识淡薄;二是公共场所禁烟法律条例众多,但是缺乏真正的执行力。道德自律难抵“烟瘾”,禁烟执法又面临窘境让公共场所“禁烟”由制度走向落实,必须要瞄准“禁烟”的难点所在,精准施策,从道德与法律双重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擦亮公共场所“德”与“法”的禁烟标牌。
要重塑人们对“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认同,细化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落实的办法,加大公共场所控烟的力量。在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将吸烟区设置在人流较少、非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在公共场所不设置自动售烟机,在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笔者曾经带着孩子在世界无烟日那天参加学校组织的“棒棒糖换烟”活动,大部分的吸烟者面对着孩子递过来的棒棒糖,都选择了熄灭手中的烟。多一些这种柔和禁烟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吸烟者能够接受,也会对公共场合禁止吸烟这项规定产生更强的心理认同。
总之,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既是一个个人习惯问题,也是一个法律禁止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公民共同努力。吸烟者明晰法律法规的规定,能上升到道德自律的层面,管住自己心中的“瘾”,能切实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让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标牌不虚设。
- 【地评线】鲁网网评:华夏粽叶又飘香 热爱祖国忠于党2020-06-25
- 高铁吸烟是在挑战铁路法治底线2019-06-17
- “动车吸烟限乘180天”重在抓好执行2018-03-21
- 控制青少年吸烟,别把“价格杠杆”玩坏了2017-03-07
- 禁烟还需谨防“破窗效应”2015-06-02
- 首都禁烟令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2015-06-02
- “史上最严”还须看效果是否“史上最好”2015-05-18
- 领导干部“禁烟令”,禁烟反腐进程中的里程碑2015-01-07
- 和谐出行,请忍一忍心中的“烟瘾”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