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还需谨防“破窗效应”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周军
6月1日起,“北京最严控烟令”正式实行,公共场所内区域一律禁止吸烟。《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包括客运车站、幼儿园、中小学校、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在内的室内外区域也禁止吸烟。(人民网 6月2日)
禁烟一说由来已久,早在烟民急速膨胀,国民深受二手烟侵害的上世纪末,诸如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就已出台了公共场所禁烟令,但又苦于“禁烟令”执行过程缺少监管,没能起到竿影作用,终其落得“令成一纸空文,‘狼烟’又起”的局面。笔者认为,禁烟难,难在“禁烟令”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更难在烟草行业在国家层面法规出台途中的重重阻力。
虽然在刚刚过去的世界无烟日之后,北京颁布了被称为最严的控烟令,较以往更加细致的明确了禁烟区域及场所,但在大多数人持双手叫好的同时,依然有不少人对此次控烟持观望态度。他们担心的不是“禁烟令”本身,而是此次北京控烟会否重走之前一些城市禁烟走过的老路,控烟途中的各种难有没有破解的良方。吸取过往禁烟难的教训,“宽泛禁烟”无疑成为“禁烟难”的根本因素,而摒弃“宽泛禁烟”就要杜绝挠烟民的痒痒,更要对公共场所吸烟行为坚决说“NO”。
从宏观层面来看,吸烟无论是对民众身体健康的危害还是对公共文明的破坏来讲,人们从内心早已达成了不可否认的共识。但禁烟政策要落实到微观个体却又是难上加难,烟民在公共场所吸烟玩“躲猫猫”,一方面是各类角色的临时监督者缺少执法权,另一方面执法者人力吃紧难以做到全面覆盖,两难的处境直接致使相关部门禁烟令喊破嗓子却又见不到实效的尴尬处境。当宏观的共识遇上微观的执行难时,如何巧妙黏合这“两张皮”,确实值得深思。
抛开缺少监管的其他公共场所不说,就拿全封闭,配有高端电子设备且全程监控烟雾的高铁来讲,自高铁面世以来,铁路方面就出台了相对严苛的禁烟令,在罚款额度上、处罚力度上一提再提,却也没能换来彻底的无烟。乘车途中,依然有不少“瘾君子”抬起点燃香烟的手,侥幸过把瘾,由此引发的高铁自动降速或是停运的消息频见报端,吸烟行为折损了公共交通乘车文明不说,更重要的是直接危及旅客乘车安全。可见,“两张皮”的黏合不仅要靠法规的支撑,还要靠烟民的行为自觉。
交通公共场所作为人员最密集的场所,此次北京禁烟令自然是要在铁路、公路、民航等各个角落场所里下足功夫。比如禁烟令规定在北京地区各客运车站的室内所有区域,包括车站售票厅、候车区、地下通道、卫生间等都禁止吸烟。换言之,只要进入北京交通公共场所任何一处,都是无烟区。此次北京禁烟力度之大,决心之强值得为人们拍手称快。当然,我们也更寄希望于“禁烟令”的尽早落地见效。
禁烟有了政策支持,接下来就得靠逐级落实。然而,禁烟不仅是某一部门抑或是某一群体的事,而是一项全民“运动”。不论是监督者还是亲历者,禁烟要做到人人有责,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起禁烟带头人的作用,做到在禁烟区不给上级敬烟,自身不受敬烟,同事间不递烟,让恪守文明习惯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此外,执法者在禁烟过程中也要态度鲜明,做到说一不二,对禁烟区吸烟行为坚决不能走后门,更不能当“独眼瞎”。因为,在严厉禁烟令下,制度一旦撕开了口子,引来的“破窗效应”势必将会使“令文成为一纸空文”,当引起重视。
- 【地评线】鲁网网评:华夏粽叶又飘香 热爱祖国忠于党2020-06-25
- 高铁吸烟是在挑战铁路法治底线2019-06-17
- 擦亮公共场所“德”与“法”的禁烟标牌2018-06-04
- “动车吸烟限乘180天”重在抓好执行2018-03-21
- 控制青少年吸烟,别把“价格杠杆”玩坏了2017-03-07
- 首都禁烟令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2015-06-02
- “史上最严”还须看效果是否“史上最好”2015-05-18
- 领导干部“禁烟令”,禁烟反腐进程中的里程碑2015-01-07
- 和谐出行,请忍一忍心中的“烟瘾”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