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国考职位“万里挑一”不必过多解读

2016-10-26 16:4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佳莹

  10月24日18时,如火如荼的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落幕。据统计截至24日17时30分2017国考报名共审核通过了1338698人,直追国考史上最辉煌的时刻——2014国考的136万。本次国考报名的“最热岗位”已锁定为民盟中央的一个职位,竞争比近“万选一”。不过,目前仍有223个职位“零报考”。(10月25日 澎湃新闻网)

  国考报名刚开始,保安职位就一日“蹿红”,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昨日,国考报名截止最热职位“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职位竞争比为9837∶1,超过历史最高值,成为新的国考最高点。当“万里挑一”的“炽热”邂逅二百多职位零突破的“凄惨”,又再一次将国考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公考热”、“国考热”早就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国考季每每成为舆论的“领头羊”,引发热议,已是老生常谈。笔者认为,对于每年都上演的“冰与火的国考”大剧我们应理性看待,“万里挑一”也不必过多解读。

  其实国考“冷热不均”的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年年上演“冰火两重天大剧”,其实报考比例低甚至“零报考”的无异于就这三种:一是对学历、学位、专业和相关工作经历等要求相对较多的职位。“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职位为什么“万里挑一”,其实就是学历限制为本科,且完全无专业限制,要求少且符合条件的报考者多。二是县级以下基层职位。不仅只是县乡职位层级较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县级以下的职位要求5年的最低服务年限,需经常下乡入户,工作强度较大,条件较为艰苦,阻挡了部分考生;三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艰苦边远地区的职位。

  既然“冷热不均”有必然性,那么对于热门岗位没有必要过多解读。职位报考人数即使“万里挑一”,那也是报考者自己的选择,也许不乏盲目报考者,但是理性报考的终究是多数,也终究有人胜出。追求美好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力,人往高处走,报考者满腔热血,选择更高的择业平台,无可厚非。是不愿吃苦,不敢吃苦也好,是好高骛远也罢,每个选择背后都有着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纠结和妥协,但无论做何种选择,都值得尊重和肯定。

  与其过多关注“万里挑一”岗位,不如从招考的岗位报考条件下手,吸引更多的人才去基层以及边远地区,为各地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