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正确看待国考 理性择业闯围城

2015-11-30 16:1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金倩

  29日下午17时,2016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落幕。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超46万人“弃考”。考试当天全国共有近10万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为考生提供考试服务。(11月30日中新网)

  所谓“国考热”,本是一年一度的“老生常谈”,今年再论“国考热”,顶多算是国考续热而已。想想看,这其实没什么不正常。大凡是个待遇不错且岗位稳定的企业,如果每年都通过考试招录一两万人,也定然会出现报考热潮的。更何况,在就业形势整体较为严峻的背景下,报考公务员至少提供了一次无需付出太多成本的就业机会,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众多考生选择国考,也看重的是给我国人才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是仔细一想这却是一种不良的状态,这样容易造成人才的僵化,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掘自己身上的特长,这样才能让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的有内涵,考生盲目的跟风报考只会导致自我迷失,同时也不利于我国人才的流动和发展。

  从今年的情况看,不论是报考人数还是参考人数都比去年有所下降。不难发现,一度万人共挤独木桥的“公务员热”似乎出现了降温迹象,这是公务员考试回归理性的表现,也是社会形势和心理变化的反映。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就业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国考不再是唯一选择。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中,不少人是抱着“试试看”心态轻松应考。“公务员并非我就业方向的首选。”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双榆树校区参加考试的大四学生小张告诉中新网记者,他对考试并未准备太久,只花了几天熟悉题型,学材料专业的他报考公务员只是希望多一个就业选择,自己最想去的还是企业,同班同学今年报考的比例也不是很高。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让适合当公务员的去当公务员,让适合创业的去创业,让适合科研的去科研,这是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如果将“适合”换成“喜爱”,则是一个社会的幸福状态,同时也是最有活力的状态。所以,理性择业闯围城,每一种选择都值得祝福。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