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公交火灾频发 保障安全要“软硬兼施”

2014-11-23 15:5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姚天

  11月21日下午18点17分,广西柳州市一辆满载乘客的桂B39311牌号的快速9路公交车在行驶中突然起火,事故造成18人受伤。目前,伤者已经送医院接受治疗,官方已经对起火原因进行调查。(11月12日《中新网》)

  乘坐公交车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出行方式,城市中的公交线路发达,站点设置密集,满足了很多人的出行需求。但现在网络频频爆出“公交火灾”事件,受害人数多,造成影响恶劣,不禁使人倒吸一口凉气。“公交车安全”问题随着几个惨痛的重磅新闻,一时间成为被关注、质疑的焦点。

  是什么原因让公交车“频频起火”?

  原因之一,超负荷运载。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沉重的乘客运营任务。从早到晚,公交车持续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运营难间断,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加上公交车内“比肩接踵”严重超载现象成为常态。极易加速公交车老化,导致安全问题突发。

  原因之二,公交“退休”机制不健全,维修养护“很随意”。近些年来“公交火灾”不仅发生在人口稠密、运载压力大的大中型城市,灾难也同样曾在小城市上演。一些小城市对于公交车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公交公司为节省成本仍存在着“能跑就行”的错误认识,致使一些几近报废的“黄标车”仍敢大行其道。同时,在一些小城市公交公司“精打细算”成本账。公交车长期“零养护”或者找一些缺乏资质的“野路子”草草修理,甚至进行燃气改装。极易导致“修还不如不修”、“修了比不修更危险”的现象。

  原因之三,公交开放性大,缺乏安检,容易成为“犯罪施暴对象”。2013年6月7日,厦门BRT公交人为纵火致48人死。2014年2月27日,贵阳一公交车起火6死35伤,警方称锁定犯罪嫌疑人。看到这一件件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故、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国家应更加重视“公交车犯罪”现象。公交车空间小、乘客密集、上下车无任何安检项目,而且乘车途中乘客注意力不集中、安全敏感性差。容易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向车厢内携带、投放易燃易爆物,实施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防治“公交火灾”要“软硬兼施”。

  “软”就是安全思想建设,充分激发出乘客的主观能动性。“公交火灾”事件社会影响恶劣,人人自危,因此更不能为“遮丑”而掖着藏着。面对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要以最快的速度、最透明的方式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并通过典型案例来对社会进行安全意识的“再学习”、“再教育”、“再培训”。让乘客对安全问题都敏感起来,做到隐患早发现,犯罪早制止,火情早逃离。

  “硬”就是公共交通安全硬件的升级,为乘客生命安全竖起“防火墙”。在严把车辆“养护关”的同时,针对现在公交车开放性强,安全性差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科技硬件的配置和升级来解决问题。譬如,在等车区和公交入口安置“危险物品感应器”通过红外感应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易燃易爆品的存在,把好“上车关”。公交车内还可以设置“一键报警”装置,方便乘客在发现问题或隐患后作出正确、积极的应对。此外,公交车现有的消防工具配置不够齐全,当务之急是为公交车内敏感和不易逃生的位置配置小型灭火器和安全锤。这样,即便是在面临火情的直接威胁时,乘客也可拿起工具救助他人保护自己,极大地降低了“公交火灾”伤亡的概率。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