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裸奔”不应是大数据时代“痛点”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信息在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数据不可避免地透明化和网络化,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网站注册、电商购物、扫码骑行、网络导航、扫码领取奖品、扫码体检等,在诸多生活场景中,随着移动终端更广泛的应用,个人数据信息都存在被直接或间接地“窃取”风险。行走在大数据的社会,个人信息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同时,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31亿,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5.27亿。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显然被视为“新型资源”。而如此庞大的网民用户必然是商家“争抢”的对象。一些商家通过对收集的用户数据处理、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客户的地域、类别、喜好、社交需求等个人信息,从而综合判断用户的消费需求等以精准“推销”产品,谋划产业布局。
不仅如此,在巨额的利益诱惑之下,一些商家铤而走险,对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收集、非法利用等,“窃取”用户数据的行为愈演愈烈。在当今社会个人信息侵犯的黑色产业链逐渐形成,甚至出现了“第三方担保平台”。这些黑色链条不仅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侵害,也影响着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当前必须注重维护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莫让个人信息“裸奔”成为大数据时代的“痛点”。
为了防止网民在大数据时代成为“透明人”,打造“我”的数据不让“他”知道的网络空间“安全港”“保险箱”。笔者认为,必须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合力。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关立法,细化政策引导各行业合理合规使用网络数据,实现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非法泄露、收集、销售、使用个人信息的企业或个人,要加大惩处力度,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其次,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应对数据漏洞、网络攻击等技术能力;要规范企业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是维护市场信心和获得用户信任的基石。最后,数据安全与个人利益切身相关,每个人都必须牢固树立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尽可能少地披露非必要信息,对个人敏感信息更多加以保护;当个人信息受到严重侵害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网络信息人人共享,信息安全人人有责。只有增强全社会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切实践行维护信息安全之举,才能共同守护好个人及国家的数据安全。
- 百年京张承载冬奥梦想 “瑞雪迎春”奔赴冰雪盛会2022-02-15
- 百年京张拥抱冬奥梦想2022-02-15
- 鲁南高铁开通:为区域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2021-12-25
- 高铁让牡丹之都喜迎八方来客2021-12-25
- 铁路调图:编织高质量发展锦绣路2021-10-22
- 用“为民心”推动“幸福列车”行稳致远2021-10-22
- “最美铁路人”是榜样同样是光2020-05-18
- 人工智能,应有人文关怀2019-08-28
- 业界“大咖”党校授课彰显开放精神2018-12-27
- 洒水结冰酿车祸 须强化追责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