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下的变态管理何时休?
前几天,网上有人爆料河北某中学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施行高压管理,上课时不允许扭头、低头、回头、擦眼镜、打哈欠……有个同学上课时喝了口水,就被认为违反了“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条纪律,被勒令回家反思并写3000字的检查。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呐,连喝水这么正常的生理需求都要写检查,如果忍不住放个屁,又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说起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人都清楚:只会考试,扼杀想象力,不健康人格风险等等,但由于高考的客观局限,升学率一直是评价中学好坏的唯一标准,所以尽管心知肚明,尽管也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应试教育却一直大行其道。从现实的角度看应试教育,看那些应试教育搞得好的名牌中学,倒也不必苛责。高考是很多家庭很多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家长、学生的目标是一致的,对应试教育都有着肯定性的共识。只要高考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不改变,应试教育就永远有市场,这不是几道行政命令、几篇文章能够改变的。
但是需要认真反思的是:应试教育应该怎么搞?具体到对学生的管理方面,什么样的管理更人性化,更能体现青春期孩子们的特点,更能做到应试技术和人格教育的最大平衡?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更能调动孩子们的内驱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事倍功半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到事半功倍?套用企业经营的一句话:向管理要成绩。管理得好,成绩斐然;管理不好,贻害千年。所以说,管理是个科学问题,对祖国花朵的管理更需号准脉,开好方,吃对药。这需要睿智的大脑去参与,去主持。外行掺和进来,容易走火入魔。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教育从业领导或者由于能力,或者由于漠视,在管理上只能祭出“严”这个法宝。其实严本身也没错,没规矩不成方圆,但严也有严的度,过犹不及。让我们看看某“名校”的校规,例如:早晨五点半起床,十分钟内完成穿衣、刷牙、上厕所、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抻平床单、赶到操场的整个过程。再如:下午五点半下课,食堂同时开饭,十五分钟后闭餐。孩子们即使百米冲刺,即使狼吞虎咽,很多时候也吃不完饭,事后还不能吃零食外卖,那是严重违纪。更过分的是:最后一节课老师经常拖堂,六点才讲完,然后老师慢悠悠回家吃饭去了,孩子们饿着肚子去晚自习。我朋友的孩子有次忍不住提醒老师到吃饭时间了,结果这句话违反了“干扰老师情绪”的校规,被扣三分并叫家长。
这些措施包括文章开头提到过的“喝水”规矩,说轻点,强人所难,说重点,泯灭人性。即使有高考这个幌子,也过于牵强:饿肚子就能提高学习效率?狼吞虎咽就是有利健康?人又不是机器,上课时喝水耸肩打喷嚏怎么就危害学习了?既然这样要求学生,那么校长老师也应该带个头吧?管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身作则。就别要求几分钟内吃完饭了,首先做到上班后不做任何和教学无关的事吧,比如伸懒腰、打手机、打喷嚏、上厕所、吃药、喝水、挠痒痒等,违反了也在学校门口罚站几个小时。
由于这些所谓名校的高升学率,这种变态的管理措施被当成正面管理的优秀经验,被抄袭被复制被发扬光大,很多对素质教育一脑袋糨糊,对管理学生束手无策的学校领导如获至宝。至于这种管理模式会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人格有什么影响,会不会造成能力上的畸形发展,会不会培养出来另外的药家鑫、马加爵,那与我何干?我还是一个成功的学校,一个优秀的校长,一个尽职的老师。
这种在目标正确幌子下的变态管理目前一直被容忍、被接纳、被美化、被似是而非的理论包裹装饰,像病毒一样传播,一点点侵蚀着我们的肌体。一百年前,鲁迅先生曾疾呼“救救孩子”,一百年后,其声犹萦绕于耳。
- 百年京张承载冬奥梦想 “瑞雪迎春”奔赴冰雪盛会2022-02-15
- 百年京张拥抱冬奥梦想2022-02-15
- 鲁南高铁开通:为区域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2021-12-25
- 高铁让牡丹之都喜迎八方来客2021-12-25
- 铁路调图:编织高质量发展锦绣路2021-10-22
- 用“为民心”推动“幸福列车”行稳致远2021-10-22
- “最美铁路人”是榜样同样是光2020-05-18
- 人工智能,应有人文关怀2019-08-28
- 业界“大咖”党校授课彰显开放精神2018-12-27
- 洒水结冰酿车祸 须强化追责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