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善惩恶纵有天性更在环境
在通常的情形下,8月6日在黑龙江省桦南县人民医院诞生的这样一个新生命,都会受到亲人的欣然欢迎与无尽疼爱。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还没有名字的男孩,注定要降生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之中——他的父母,已因为企图强奸少女并杀人灭口而被刑事拘留,将要接受法律的审判。
在法律的审判之前,这起案件,已因残忍到匪夷所思而轰动一时。
男性主导的强奸案件并不鲜见。但身为人妻,居然会为丈夫寻觅强奸对象;将为人母,却可以仅为了“补偿丈夫”、为了维护自己家庭的完整,便轻易夺走别人家孩子的性命。这一出案件中,最耸人听闻且令人费解的,正是以孕妇身份犯案的谭蓓蓓的心理构成和精神状态。
而今,谭蓓蓓的儿子呱呱坠地。他将面对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最新的消息传来,原本盼望能有男孙的祖父母和远路赶来的外祖父母都表示,没有能力照顾这个孩子。表面给出的,是经济和精力的原因;更深一层的理由,恐怕还是恐惧与压力——一个由这样残忍的父母孕育出的孩子,会不会生来便带着性恶的基因;一个未出生便已“出名”的孩子,怎样才能逃脱人们有形无形的怀疑与提防?
我们愿意相信,男孩最终还是会在自己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膝下长大。不仅是因为血浓于水,亲情最难割舍,更因为按照法律规定,谭蓓蓓会在哺乳期过后被追究法律刑责。孩子的亲人将依法成为其监护人,这不仅是一种权利,也应该是一种不容推卸的义务与责任。
如果这两个父母兄妹成员俱全的家庭真的忍心拒绝一个无辜的婴儿,在某种意义上说,或许也向我们揭开了罪犯夫妇残暴异常行径的心理与环境之源。就心理学而言,这个世界也许真有一部分人生性残忍,更多的人一生却仍是在人性的善或恶两个极端之间起起落落,倾覆或执着于某一端,甚至也只是一念之间。能够影响人的从善或扬恶之选择的,更多在于环境与教育。
让孩子有更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用爱,用法度,用教育来缩短社会观念与信仰混杂、道德底线被推低的不幸时期,是所有成年人的义务与责任。希望就从今天起,从让这个无名的特殊男孩少受伤害做起。(姜泓冰)
- 让我们共同开启“静音模式”2021-06-07
- 为“花朵”点亮梦想明灯2020-12-15
- 多方齐发力,管住无所畏惧的“熊孩子”2020-11-19
- 坐上绿皮“慢火车”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2020-10-19
- “慢火车”跑出幸福“加速度”2020-07-07
- 改变“棍棒教育”需打一套“组合拳”2020-06-02
- 莫当“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2020-05-19
- 慢火车上,小课堂映衬最美奋斗者2020-05-09
- 给爸妈发“奖状”也是一种沟通2019-12-06
- 请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