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改变“棍棒教育”需打一套“组合拳”

2020-06-02 10:0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历史悠久。当下,“棍棒教育”在一些家庭教育中也广泛存,一些家长深信“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的教育理念。据媒体报道,三岁男童因不肯识数认字,父母棍棒教育近一小时,致颅脑受损后引起呕吐,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导致死亡,孩子父亲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棍棒教育”被曝光者接连不断,引发的悲剧更是触目惊心。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棍棒教育”显然于情不合,于理不通,于法不容。因此,面对“棍棒教育”现有问题,理应打出一套“组合拳”。
  建立基层监督机制,一经发现立即上报依法处理。关于“棍棒教育”我国法律早已明确,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那么,针对“棍棒教育”发现难、证据搜集难,等有关问题,村委会、居委会要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优势,及时发现掌握关于家庭暴力教育的线索,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受理后,依法秉公处理。只要基层自治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有关部门依法惩治,“棍棒教育”将失去滋生土壤。

  增加媒体部门曝光力度,加大典型案例宣传。媒体监督既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义务,是新闻媒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大连市金州区许某用戒尺抽打女儿身体,致头、躯干等处大面积软组织挫伤并继发肺、肾严重损伤,终致其发生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典型事件,应秉持媒体客观、公正、及时的社会责任予以曝光,对后续司法机关的处理应及时公布宣传。监督曝光,可使 “棍棒教育”导致的悲剧让更多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只要媒体部门对典型案例的大力宣传,就能使一些父母有所感触与改变。

  “棍棒教育”引发的悲剧事件何时能够走向终点?我相信,多措并举下,这一天,就是明天!

  树立新型教育观念,引导家庭教育走向新时代。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他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倾听。他们渴望具有对事情做出选择的权利,希望能做出自己的决定。他们期盼得到父母原谅的目光,而不是犯错之后那充满威严的眼神。倘若在家庭教育中能多一些倾听、理解与包容,少一些误解、专制和打骂,那么你一定会成功走进孩子内心深处的世界,孩子的心灵也会在温暖地阳光下茁长成长。(文/孟德利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