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快乐
□ 肖擎
明天是“六一”,照例,这一天要让孩子们快乐。在此之前,一些准备工作已经展开。
上个月底,多部委联合发布了庆祝201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通知。总的来说,有这么几层意思。目的是要“让儿童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怎么做?有几个大的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及欢度节日的社会文化环境”,“努力为特殊困境儿童群体办好事、做实事”,而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在这一条里,规定很细:采用多种形式,歌颂“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放飞“中国梦”,引导广大儿童自觉把个人成长与祖国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理想,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这份通知下发后,各地动了起来。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第二条开始,做法各有不同,而第一条,则大多都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
各地通知第二条以后的,基本都是爱护儿童、保障儿童福利的一些实际措施,而第一条,指向宏大,加上这种排序,其中的意味值得思考。
长期以来,很多人为儿童的处境而呼吁,但这也产生了一个悖论。很多问题,在“六一”这天前后被反思,都希望孩子们在这一天快乐,但我们为孩子所做的,是否真的让他们快乐而有意义?因为平常学习负担重,所以过节就要减压减负,让他们的肩膀轻松起来,正因为平常没什么时间玩,所以很多家长要带孩子出游,给他们买玩具,吃好吃的,随之而来的,是儿童消费市场的热闹。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只能算是犒赏与弥补,“六一”完了,一切都要打回原形。
某种程度上,“通知”也算是悖论的一种。“通知”是权力的表现,用通知来重视庆祝儿童节,意味着很多孩子将要被编排进通知所涉及的“有关事项”里。拿“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来说,这跟“六一”这个节日没有本质关系,不过是宏大概念和表述到达孩子那里的延续,它代表了有关部门的思维,排序意味着何者为重,也就是说,在它们看来,以宏大的意旨来为儿童节预热和准备,这是第一位的。
我们国家有自己的主流价值体系,“中国梦”是新诞生的国家关键词。在一个国家内部,主流价值体系往往与其国民有着紧密关系,哪怕是儿童,也不可避免地处在这样的关系之中,这或许就是我们讲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的意思。人以国家来划分,儿童也是如此,任何国家,儿童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以这样那样的状态与国家的观念意识产生联系。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评选“儿童给成人的忠告”,第一句就是“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我们总在说中国的孩子负担重,身体负担重,精神负担重,过个节,简单、轻松、纯粹,好像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这么认为,但任务还是重。
- 让我们共同开启“静音模式”2021-06-07
- 为“花朵”点亮梦想明灯2020-12-15
- 多方齐发力,管住无所畏惧的“熊孩子”2020-11-19
- 坐上绿皮“慢火车”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2020-10-19
- “慢火车”跑出幸福“加速度”2020-07-07
- 改变“棍棒教育”需打一套“组合拳”2020-06-02
- 莫当“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2020-05-19
- 慢火车上,小课堂映衬最美奋斗者2020-05-09
- 给爸妈发“奖状”也是一种沟通2019-12-06
- 请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