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李振忠:取消敬老卡,善莫大焉

2016-06-27 10:41: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26日起,上海正式终止70岁以上沪籍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公交制度,今后老年人也需买票投币。上海已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65-69岁每月获75元;70-79岁每月150元;80-89岁每月180元;90-99岁每月350元;100岁及以上每月600元。(6月26日央视新闻)

  关于敬老卡,凡经常乘坐公交车的人们多有体会,其前世今生大约使用过如下几个词汇:其一,老人卡;其二,老年卡;其三,敬老卡。无论管敬老卡中融入了多少政府福利补贴,也无论管敬老卡普及面有多广,但由其词汇变迁来看,其间又不知经历了多少波折或者老年人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反复“论证”。

  60岁,刚刚从岗位上退休下来,其实人并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绝大多数仍然生龙活虎甚至仍然是各个岗位上的在岗人员,为社会为子女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天天乘坐公交车天天如此“老人”“老年”的被敬称,是不是有点儿不尴不尬?即便是后来觉得有所不妥而进步到“敬老卡”,不还有个比老年更老的被敬之“老”在里面吗?换言之,敬老卡本身就包含了对老年人的尊敬、福利、反哺之意,又何不改变一种方式与称谓对老年人加以“暗补”呢?

  上海已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65-69岁每月获75元;70-79岁每月150元。对于老年人加以补贴,关健善举不在于分别年龄区别对待,而在于老年人不再使用“敬老”卡,且换成了货币形式的实物津贴。这就既实现了对老年人的经济补贴,又照顾到了老年人的被动尴尬——一群无论管面相还是体魄未到老境之老年人群体,绝不愿意在乘坐公交车时被动的被他人尊称为“老人”“老年人”,因为这恰恰是一个依年龄硬划的一个杠杠圈子,而非真正的尊称。让老年人摆脱这种被敬之“老”尴尬,岂非善莫大焉?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壮大之人性之脉。然而,敬老爱老民族传统也应当与时俱进,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将交通补贴以货币形式孝敬给老人,至少可以令行动不便的家居老人受益,而如此善举,还可能缓解日常交通压力。因此说,取消敬老卡,善莫大焉。各地不妨学习上海的人性敬老之举,并将这样的善举推而广之。

  作者:李振忠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