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瘦身”倒逼执业监管“强身”
作者:汪昌莲
年底前,又将有一批“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人力社保部了解到,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取消了211项职业资格,占到了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34%。同时,将制定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在目录之外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工作。(8月1日《北京青年报》)
中国人证件多,由此衍生的“考证经济”,自然也就格外火爆。“考证经济”不仅催生了供求两旺的“办假证”业务,也催生了市场繁荣的“证件出租”产业。“挂证”成利益链,“人证分离”成行业潜规则,执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及相关行业的道德诚信,均被利益链和潜规则“绑架”,而同时被“绑架”的,还有公共安全和服务质量。如此背景下,我国开始实施职业资格“瘦身”计划:国务院继先后取消211项职业资格后,将于年底前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事项,不仅表明简政放权在持续推进,而且将会彻底终结职业资格考试太多、证书太乱等现象。
近年来,由于各行业、咨询机构及招标代理机构实施规范化资质管理,取得相关证书的执业师成为其资质申请的必备条件,导致注册执业师市场缺口大。例如,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统计,全国执业药师的缺口约60万~90万人。注册执业师供不应求,这就为虚假注册提供了土壤。“挂证”单位、中介机构与持证人员在利益驱动下各取所需,一拍即合,进一步加剧了“人证分离”乱象,其结果不仅危害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专业执业制度,更会影响到我国刚刚起步的中介咨询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可见,“人证分离”现象属于严重违规,甚至违法,必须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比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及住建部《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招投标代理企业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均明确了具体处罚措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针对“人证分离”违法行为,鲜见有受到查处的例子。可以说,“人证分离”现象泛滥成灾,源于有关职能部门在监管上严重缺位,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无序状态。
因此,职业资格“瘦身”,倒逼执业监管“强身”。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严把执业人员准入关,将人事档案存档证明,并作为必要条件,从多方面对执业人员进行跟踪管理。 同时,实行合同备案及合同检查制,严格审查执业师的执业行为、执业质量,并作为执业记录记入人事档案。再者,通过执业信息网,建立执业师信用档案及不良行为记录,加大对执业人员监管力度。特别是,认真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执业监管制度及市场清除制度、公平交易保障制度、惩戒规定等,完善执法监督体系,使依法管理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执业管理有序运行。(汪昌莲)
- 售卖“真证”缘何成为生意2017-12-07
- 首个“工士学位”,意义远超一纸文凭2014-06-23
- 卖肉夹馍,也要办证?2014-06-17
- 是谁培养了年薪数万的“挂证族”?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