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2014中国外交如何突围?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中评社北京1月5日电(评论员 彭念)回望整个2013年,中国外交不乏新亮点、新魄力、新气象。然而,岁末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将改善中日关系仅存的机会葬送殆尽,也给2014中日关系的走向蒙上阴影。而朝鲜最高领导人处决劳动党高官张成泽,也令外界对朝鲜半岛局势充满忧虑。
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来说,尽管2013年中国的外交政策可圈可点,但这并未有效改善中国周边的安全局势。展望2014,中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丝毫未有松懈的机会。相反,无论是在大国外交方面,还是在周边外交方面,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都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巩固中国的外交成果,应对渐趋复杂的国际及地区形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俄罗斯,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中国与欧盟签署战略规划协议,反映出俄美及欧盟仍然是中国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在新的一年,如何继续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推进中俄在经贸、能源以及国际、地区安全政策上的协调都是中国新领导层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经贸领域,中俄经贸不平衡,以及贸易结构单一化,都是需要加以应对的难题。中国公民在俄经商触犯俄法律,近年来也成为中俄关系的负面因素。在能源合作领域,虽然习近平首访俄罗斯之后,中国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但中国能源供应地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对中亚能源供应的兴趣日增,将促使中国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需求。在地区问题上,中国借助上海合作组织,增强了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对能源的渴求,也成为中亚国家靠近中国的有利吸引因素。而俄罗斯则不得不考虑,中亚与中国走进,所引发的地区地缘格局变革。同样,普京再度执政后,正带领俄罗斯“向东看”,以最大限度搭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速列车,亚太的战略角逐也将由此变得更趋复杂化。
习奥会结束之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媒体、学者热炒的话题。但事实上,这种新型关系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尚需要中美双方拿出足够的勇气来切实推进。美国正被财政问题所困扰,外加撤军阿富汗日期日益临近,奥巴马是否还有足够的精力与兴趣来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仍值得观察。不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处决张成泽之后,东亚地区安全局势骤然紧张,中美将不得不寻求政策协调,来最大限度控制局势,毕竟东亚地区的混乱对于中美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中国与欧盟签署战略规划协议,为中欧关系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与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让中欧政经人士有理由对中欧经贸合作的继续深入发展保持乐观态度。欧洲债务危机的缓解,既为欧盟自身经济复苏奠定基础,也为中国与欧盟加强经贸合作提供机遇。然而,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对中国钢管征收反倾销税的举动,仍然成为新的一年,中国与欧盟需要解决的贸易争端。同时,欧盟——美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为中欧自贸协定的推进增添了不可预知因素。此外,在国际以及地区安全政策协调方面,中欧仍需要不断磨合、协调,以最大限度维护双方的利益。 习李执政之后,通过卓有成效的访问,逐步改善中国的周边紧张局势。但警报依旧未能解除。在东北部,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恩处决张成泽之后,金正恩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稳住局势,平息朝鲜党内的权力倾轧,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动向。 中日关系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之后,事实上已经进入冷冻状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12月30日召开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本首相安倍自己关闭了同中国领导人对话的大门,中国人民不欢迎他。中国领导人也不会同他会面。冷冻状态的中日关系如何解冻将是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者头疼的难题,也是安倍会否回头的重要衡量指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访印度,印度总理辛格回访中国,中印签署边界防务合作协议,为中印关系定下基调。但近期印媒热炒中国军队越境逮捕印度牧民事件,仍然反映出中印边界暗流涌动。日本与印度强化海军合作,也被外界解读为日印联合制衡中国。面对印度的战略竞逐,中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仍需要耐心来与之周旋。 |
- 温暖“线条”勾勒温暖中国2023-12-11
- 大话水饺三部曲 ——始于相交,中于和合,成于富有2023-02-14
- 癸卯春晚旁批 ——走进当代中国文艺的殿堂2023-02-03
- 先生高义薄层穹:致宋庆龄同志的一封信2023-02-02
- 进博会里开来“马力十足”的幸福快车2022-11-21
- 绘就高铁最美蓝图2022-09-06
- “电煤保卫战” 铁路当先锋2022-08-24
- 铁路助力打造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2022-05-17
- 京广高铁京武段提速进入倒计时2022-05-17
- 开行慢火车 小康不掉队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