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抗战精神 铸就新时代青年担当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我们无比清晰地看到:正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英勇抗争,才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作为一名青年基层干部,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我深切感受到,伟大的抗战精神并未随战火远去而褪色,它正以另一种形式,在我们的奋斗中延续、在我们的行动中闪光。
坚守信仰,把“家国情怀”融入岗位职责。抗战时期,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坚定信仰。他们并非生而英雄,却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行动守护民族尊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生在和平年代,虽无战火硝烟,却肩负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稳定基层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在平凡岗位上立大志、担大任,以忠诚干净担当诠释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才能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勇挑重担,把“斗争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抗战胜利不是依靠一朝一夕之力,而是靠着无数次艰难战斗和坚持到底的信念。今天的我们面对的“敌人”不再是侵略者,而是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群众工作中的痛点、社会治理中的盲点。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坚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不怕“吃劲岗”,敢接“烫手山芋”,用实干实绩展现青年一代的担当和作为。
砥砺品格,把“持久奋斗”作为人生底色。抗战精神中最令人动容的,是那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持久韧劲。十四年抗战,从未放弃,从未妥协。今天的基层工作,也是一场长期的“持久战”。政策落实要久久为功,民生改善需绵绵用力,乡村振兴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保持耐心和定力,不因成绩微小而气馁,不因任务艰难而退缩,在一点一滴中积聚前行的力量,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尺。
学习英雄,从“红色记忆”中汲取精神养分。每一次重走抗战遗址,每一次翻阅烈士家书,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个个抗战英雄的故事,是我们理想信念的“加油站”、砥砺奋进的“指南针”。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主动走进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在回望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在缅怀英烈中增强实干动力。
历史不会被尘封,精神不会被遗忘。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青年干部行稳致远的力量源泉。作为青年一代,我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更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奋斗之姿、实干之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文/李新月)
- 阑珊返顾、千载春秋,国宝文物“回家之旅”2023-09-05
-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2023-09-04
- 扬理想之帆,筑强国之梦2023-08-07
- 汲取“八一”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2023-08-04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要并行2023-07-21
- 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新时代华章2023-07-05
- 文物保护,赓续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2023-06-08
- 继往开来 共绘“丝路华章” 2023-05-24
- 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千年华夏,大美中文2023-05-04
- 鲁网论见|清明时节“忆先烈”,满怀壮志“赴新程”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