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千年华夏,大美中文

2023-05-04 14:37:5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以“尼山传千载 岱海连世界——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故事”为主题的2023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5月2日在维也纳联合国办事处驻地维也纳国际中心开幕。

  据记载,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自此将每年4月20日中国传统节气“谷雨”这一天作为国际中文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文成千古,字起炎黄。黄帝的史官仓颉始作文字,《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雨生百谷,中文也孕育华夏千载文明。中国的文字、语法,是一个早已成熟的体系,生存能力极强,朝代更替也没有办法斩断中文缔结的文明轨迹。史官执笔,文人泼墨,为我们记录过往文明,创造不朽文化,留下了多少史记绝笔、名书奇句,奠基起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以贯之,今古同源,中文里篆刻了太多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记忆。一屏一扇、一颦一笑,只见其字,如见其貌,只说一句“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便临江南二月天。中文的构字方法也独具哲理和智慧,以“侠”字为例,楷书写作“俠”,从篆文、隶书、楷书再到如今精简下来的“侠”不难看出,此字就像一个“大人”夹着两个“小人”;一个强大的人,肩负起保护弱小的责任,这就是“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国与民,一肩挑。

  中文代表了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民族的符号、一种民族的精神。中文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传承,从象形字可以窥见日月山川,字型演变得见时光年轮,是一种能够表达历史上浩瀚语言、记录历史发展的文字。身怀美璧,不知其用,实在可惜可叹可悲。今以国际中文日为契,重温文字之美,探寻中文之深,重拾笔下风骨,文有百态,字有千机,莫失莫忘,可继千古。(文/刘胜男 任玉)

责任编辑:刘胜男
新闻关键词:中文文化文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