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非遗成功“破圈”背后的流量密码
今天,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只是非遗传承人坚守的一门传统手艺,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时尚元素。近日,人们借助端午假日,传承着“非遗”文化,在用实际行动传播赓续千年、具有深厚内蕴和恒久生命力的非遗,厚植着文化自信。
春秋时期便普及的苏绣,绣进了小小的手表表盘;歌手阿朵带着土家族乐器“打溜子”从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出圈;一批批年轻女孩从全国各地奔赴泉州,身着汉服、盘头簪花,在古城街巷合影留念;赣剧走进江西南昌大学课堂,转折扇、挥水袖、上戏妆、唱戏曲,都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戏曲之美……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多项。它们都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辛勤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让在时光里蒙了些许微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通过短视频平台或者生活类社交平台分享非遗作品,让一个个隐藏在民间的非遗项目走进公众视野。在某热门短视频平台上,2023年共有1379万位网友分享了非遗体验,有的是以炫酷特效展示国粹,有的是精美复刻非遗的工艺过程,有的则是探访记录非遗传承背后故事……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成为他们追逐的“国潮”新风尚。
一边是年轻消费者渴望建立起成熟的文化自信观,一边是新老非遗文化的蓄势待发。有关“非遗”出圈路的探索,不如交给年轻人来完成。非遗传承,不止于“非遗传承人”。不可否认的是,传统非遗技艺大多依靠家族式传承、手传心授,但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正越发面临“断层”“失传”的风险。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非遗传承遇到堵点,部分非遗技艺局限于非遗传承人之手,招不到徒弟。非遗因活而火,电商直播的成功赋能也成为非遗破圈的重要“加分项”。
Z世代逐渐成为传承和传播非遗的生力军,有助于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 “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从心底里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文/曹瑞晓)
- 星光耀征程|非遗文化放异彩,让城市更有 “味道”!2024-11-11
- 聊诚评|全力做好“加减乘除”之法 推动齐鲁非遗绽放异彩2024-05-14
- 借亚运东风 培养更多非遗人才2023-09-26
- 让“非遗”点亮文化振兴之光2023-05-25
- “非遗”与乡村振兴比翼双“非”、“遗”往无前2023-05-15
- 保护非遗文化 延续历史文脉2023-04-06
- 文化“两创”非遗“说”:“活”起来,“火”起来2023-02-21
- 文化“两创”非遗“说”:有历史、有惊艳2023-02-17
- 聊诚评|非遗年货迎新春,云端购物共欢庆2023-01-09
- 让非遗重归市井,解锁“非遗文化”破圈密码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