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非遗”与乡村振兴比翼双“非”、“遗”往无前

2023-05-15 17:55:4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在天津市武清区举行,现场设置了非遗产品展示、服饰秀、武术表演、京韵大鼓、二胡演奏等环节,推选出了10位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20位2022“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毫无疑问,“非遗+乡村振兴”既是保护和传承,又是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重要“引擎”,“非遗”与乡村振兴比翼双“非”、“遗”往无前,借“非遗”之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更多“好声音”。

 “非遗”赋能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蓄势蓄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非遗”产业价值赋能产业振兴。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将各类要素资源进行集聚整合,形成规模性经营,并建立乡村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坚持保护为先,打造独具特色非遗“品牌”。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的、发展潜力大的“非遗”资源,以品牌示范效应扩大“非遗”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提高知名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延伸产业链,提高“非遗”品牌知名度。因地制宜,创新“非遗+N”模式。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电商”“非遗+农产品”等多种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民本地就业,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非遗”激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铸魂塑神”。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非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非遗资源,充分发挥“非遗”特有的文化内聚功能,对乡村文化振兴有重要作用。强化村民的文化自信。通过开展“我与非遗的故事”“非遗追踪”等类似活动,拉进村民与“非遗”之间的距离,让村民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主体责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村民自觉主动保护好、传承好“非遗”文化。建立完善的“非遗”文化保护体系。前期可以通过走访调研,充分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全面记录,加强“非遗”数据库建设。广泛普及“非遗”文化知识。邀请“非遗”专家开展“非遗”知识普及讲座,提高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度。

  “非遗”领跑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血”。培育“非遗”人才,发挥乡村人才作用,不仅能扩大“非遗”影响力,更是顺应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充分挖掘人才,聚合人才队伍。通过实地摸排,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将“非遗”传承保护与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注重挖掘、厚培、活用“非遗人才”,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千方百计培育“非遗”人才。一方面,因地制宜设置“非遗”技艺专业,强化相关职业教育。如,河北保定曲阳县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建立职业特色学校——河北曲阳雕刻学校,至今已培养优秀毕业生近7000名。另一方面,举办专项培训班,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名师效应,采取“传帮带”方式,“手把手传承”形成“老中青”人才梯队,筑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石。(文/李凌云

责任编辑:罗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