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为群众搭建起通往企业就业的桥梁

2020-12-02 14:2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12月的钟声已经敲响,脱贫攻坚战已近尾声。经过广大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内国际形势不容乐观,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新增贫困户的出现,脱贫攻坚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防止返贫的关键还在于要帮助群众获得持续收入,搭建起群众通往企业就业的桥梁。

  越是接近年关越是返乡的高峰和热潮,此时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忙着回家、企业却面临人手紧缺的困扰,而待到年后工人再外出务工时又面临企业需求饱和工作难找的局面。要破解群众就业难还需要我们的广大扶贫干部先行一步,积极深入当地企业、了解企业职位需求、生产能力需求,另一方面要走村入户对群众的就业能力、就业需求进行全面掌握、建立联系卡、联系台账。将群众与企业信息互联,建立起联系沟通机制,带领群众入企应聘、组织企业入村招聘,或是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群众和企业搭桥,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从而让群众能够更快、更好、更稳定的就业。

  细微之处见端倪。扶贫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要看细节处理上到不到位,如果仅仅立足于为群众和企业搭桥牵线而不关注企业招工素质要求和群众素养能力,那么群众和企业也无法建立长久持续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在精准了解到区域企业的集中需求是要加大对群众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素质,为企业输入本土员工解决了企业年荒、用工难和面临的人员流失,同时群众就近就业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员工的黏度,也让企业能够有计划地稳步发展,实现了企业和群众的双赢模式。

  天下之势,善谋之则无不利。要为群众搭建好通往企业就业的桥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善谋。提前调研是谋划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期的精准对接是谋划的进行时,而后期的服务则是谋划的巩固加强。我们的待业人员无论是知识结构、生活习惯还是心理素质都比较薄弱,有的因为掌握技能不充分而信心不足随时想打退堂鼓、有的不习惯企业的约束制度而被企业所不容、有的心里承受能力低因企业员工沟通不到位而产生矛盾……这许许多多的小事如果不予以关注和解决,汇聚起来就会成为影响企业安全和获得感的大问题,更会成为群众心中的刺,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让群众缩进自己的“龟壳里”不出来。为此我们的扶贫干部要建立群众就业台账和企业用工联系机制,定期不定期到企业中去了解群众就业情况、掌握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做到及时沟通,拉近群众与企业的距离,增进企业与群众的感情,增加双方的信任和合作交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我们广大扶贫干部想要为群众服好务,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就需要以“积跬步”的情怀和毅力去“至千里”。只有用心、用情、用行为群众搭建好通往企业就业的桥梁,才能够让脱贫攻坚的成果得到巩固,让群众持续增收中奏响“致富曲”,唱响美好中国梦。(文/布衣)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