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进严出”要一以贯之 不能昙花一现
近日,多所高校清退不合格博士生。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以来,目前已有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多个方面。不管是何种原因,博士生被高校清退,于个人、社会而言都是严重的损失。如何完善硕博士生培养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盲目扩张或现弊端,教育质量亟须提升。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突破300万人。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而近年来许多政策的提出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当前大学生、研究生被退学等问题的出现,可以说是提升培养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这也正是对高等教育本质、初心的回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自主权做保障,严进严出成为趋势。不管是‘宽进严出’还是‘严进严出’,严把质量关一定是一个趋势。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教育部的文件为那些举棋不定的学校吃了定心丸。过去的“宽进宽出”既不利于自身职业发展,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导致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只有执行好“严进严出”,并以此倒逼研究生学术质量,才能既提高了学校的毕业质量、综合实力水平,也大大保障培养质量,让“严进严出”成为高校管理的新常态。
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导师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要做到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需要大学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健全导师制。目前大学对教师实行量化评价,因此教师更重视可以量化的课题、经费、论文指标,对人才培养投入不够,只有改革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研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同时用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恪守学校培养规范,遵守相关制度体系。学校管理混乱,导师不认真负责都是高等教育质量快速下滑的重要原因,但作为当事人的学生自身也难辞其咎。在近数百万名研究生里,为何偏偏是这1300多名学生被清退而不是其他?就是因为这些学生进了高校之后不认真对待学业,以为录取之后就进了保险箱或者为了满足学历崇拜欲而没有对自己研究能力一个客观评估就盲目的报考研究生。只有恪守学校人才培养规范、遵守相关制度体系、珍视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研究,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更不辜负宝贵的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只要将“严进严出”管理模式贯彻到底,才能矫正考上大学就如同进“保险箱”的错误认知,才能激发学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文/杨宁)
- 【鲁网论见】高等教育“进出”口应该扎紧了2021-01-29
- 高材生下基层,有何不可?2020-08-24
- 【地评线】鲁网网评:研究生教育 重在“调”,根在“育”2020-08-02
- 【地评线】鲁网网评:让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堪当大任2020-07-30
- 树人之前必先立德,“问题导师”终将退场2019-01-11
- 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回暖”2019-01-04
- 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成为“香饽饽”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