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高材生下基层,有何不可?

2020-08-24 11:0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社交网络上火了。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8个岗位还是街道办事处的。因此,不少网友质疑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街道工作,会不会大材小用了。 

  高材生学历高、素质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些高材生往往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而下基层恰恰是“对症下药”,是加强年轻人才社会历练的最好的“练兵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城乡二元结构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这些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基层人才的匮乏。基层的很多工作需要专业性强的青年做好专业支撑,广大基层对青年人才可谓是“求才若渴”。 

  换个角度看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基层的稳固,基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广袤的基层有利于高材生的尽快成长,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也有利于增强基层的活力。基层是党中央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贴近群众的地方,青年才俊要主动在基层“墩墩苗”,积累社会经验,学会处理复杂问题与突出矛盾,掌握基层民情,聆听群众心声,体恤百姓冷暖。只有在基层扎扎实实经过锤炼,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深叶茂、欣欣向荣离不开基层这片肥沃土壤。 

  在现代社会,学历和就业不该画等号,学历只反映学生的求学情况,就业则要看求职者本人的职业意愿、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人才是否“尽其用”,不在于学历身份和岗位的等级对应,而在于职业是否符合人才自身的兴趣、理想,是否给其施展才华的空间。只要职业符合他本身的兴趣、爱好,就值得被尊重。 (文/韩怡汎)

责任编辑:刘胜男